【诗歌】《饮酒》中考试题1
(2017-12-13 16:39:54)
标签:
2016中考2017中考八年级诗歌饮酒 |
分类: 诗歌鉴赏 |
《饮酒》中考试题1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2分)
、“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 分)
5、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
6、“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7、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8、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9、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10、下面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11、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 活的迷惘状态。
参考答案:
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3、心远 悠然
4、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5、心远地自偏
6、“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7、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
8、B(表现出诗人闲适、淡泊、恬静、悠然、愉悦的心境)
9、淡泊名利
10、C
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