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踏青越野,与自然同气相求
清明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那么如何与自然同气相求?饮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人的许多病都是因为在饮食起居中逆于自然而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5a08fbc0af478345a4485721f6fa929.jpg|
春属木,肝属木,在此节气中肝阳易亢,清明节气前后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现代医学也证实,春天的气候变化大,心脑血管病患者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血压增高、头痛、头晕的症状,还易发作心绞痛。
在精神调养方面,人们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的情志反应,怡情养性,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清明节气的人体反应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的花粉会在空气中漂浮,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会引起过敏性疾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fa0e01cc3434e7cf2d6769e28fc711ff.jpg|
春天气温骤降,正处于“乍暖还寒”的时候,人会感到格外寒冷,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感冒。
阴雨天气压低,空气中阳气相对减少,使人感到沉闷,人们有时会感觉血压升高,呼吸不畅,还可能诱发其他多种疾病。
清明节气的养生原则
清明是外出踏青的最佳时节,此时不仅能游览山水,还能呼吸道清新的空气。尤其是郊外的空气中含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离子,吸入人体后不仅能作用于末梢感受器官,调节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人搞到大脑清醒,精神振奋。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0c498ac4b042d9529a369adc103b8707.jpg|
花粉的传播过程跟温度、湿度和风速有很大关系,春暖花开时节,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达,花粉的扩散量就大。所以,在春天花粉扩散的高峰期,特别是在大风或天气晴好的日子,有花粉过敏症的人应减少外出,避开花朵茂盛的景点。特别是清明时期,万物抽芽,百花吐蕊,花香四溢,过敏性体质的人更易皮杜过敏。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也都是这个节气的高发病。
多吃新鲜蔬果,清补养肝
清明时节的养生注重与自然同气相求,应多食用当时、当即、当地产出的水果。这类水果与当地、当时的季节相适应,能帮助人体自我调节。这时应多吃韭菜、香椿、荠菜等时令蔬菜,以及红薯、白菜、萝卜、芋头等具有温胃除湿作用的蔬菜。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天气一会阳光灿烂,一会阴雨绵绵。人体往往因为湿气侵入而觉得四肢发麻,因此在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排湿之外,还要适当养血舒筋。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62876907de93f28f1893c7a40250e78.jpg|
春季是养肝的重要时机,如果肝功能正常,人体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的工作。
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清明时节也应该多食对肝脏有益的食物,滋补肝脏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这就是养肝。清明时,也可服一些滋补品,如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常吃可以达到柔肝养肺的效果,这就是清肝。
睡眠足,多备衣
反常的入睡时间是扼杀阳气的一大杀手。熬夜迟睡使阳气过度损耗,赖床不起也会使阳气受损。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能顺应自然,达到身心健康。这个节气养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医认为,肝是藏血的器官,而凌晨1:00—3:00是肝经调养时间,可养肝血,若准时就寝,获得适当充足的睡眠,血就能归藏于肝,使人全天都神采奕奕、活力百倍;但如果是“夜猫子”一族,肝血无法得到调养,干活便容易上扬,容易产生口干舌燥等不适。春季应避免过度劳累,充分休息,增加肝血流量,提高肝脏细胞功能。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510444f749870fc498a2b470a947abc.jpg|
清明时节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会有寒暖交替的情况出现。这一节气中对呼吸系统疾病要予以高度重视,不要过早换单衣,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谨防感冒。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人们更换衣服总是过于频繁。这个时节的天气随时可能转变,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时穿脱的外套。如果寒邪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一般会有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时宜辛温解表,这时应多喝姜汤驱寒气防感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