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爱“折腾”——《一线带班》读后感
(2023-03-31 10:08:17)分类: 半帆 |
管老师的《一线带班》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诚如后记中所说,顺畅得有种痛快的感觉——不仅作者感觉如此,我这个读者也是如此。
翻开这本书,从目录开始,就有一种强烈的熟悉感,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标题都让我忍不住去联想自己曾经作为班主任的日子,想起自己和学生“相爱相杀”,和家长“斗智斗勇”的时光,以前觉得天天面对一群“熊孩子”和“难缠”的家长,是在历劫,在千变万化的消磨中,常常也会有一些疲惫感,如今随着这本书边读边回忆,竟有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怅然,和别人比起来还差很多的自愧不如。还记得前几年,参加现代与经典语文交流会,当时管老师的团队执教结束后,管老师还现场做了分享,印象很深刻是他的有趣,比有趣更深刻的是他讲述自己怎么努力,都考不过爱人的班级,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爱人刻在细节里的认真——即使是学生订正作业,她也不会让学生自己回教室或家里订正,订正,必须在眼前,这样才有了订正的价值,才能确保每一位订正的孩子真的由不会变成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因为自己基本是作业批好了发下去订正,然后过段时间再去收订正。我没想过这段时间里,孩子们是怎么完成订正的,是自己思考的,还是直接抄抄别人现成的答案,这样下来,订正的效果显然是会大打折扣的。
而今,在读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时,更是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好老师都是不怕麻烦爱折腾的钦佩感。书中记录了从学生到家长,从上学到放学,从预习到复习,从常态课到学生活动,管老师从未停止“折腾”的许许多多故事与经验。这其中,有一些我是未曾尝试过的,有一些是深有体会的。比如在抓家长这一章节,如何和家长“搞好关系”,我就有过相似的“成功体验”。以前做班主任时,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和家长“搞好关系”。开学报到是和家长的第一次见面,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也可能是唯一一次,所以,这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每一个来报到的家长,我都会拉住他们聊个一两分钟,聊天模式基本是“您觉得您的孩子在家表现怎么样?在学校的他和在家一样吗?在学习上您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简单的聊几句,很多家长都是很乐意的,说起自己的孩子也有说不完的话,当然了,大多家长会借机吐槽下自己的孩子,虽说是吐槽,肯定是爱心满满的,这时候,我通常只会说“哈哈,孩子还是孩子。”——如果我在第一天见面,就说他的孩子不好,我想家长应该不太容易接受,毕竟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说。第一次见面,我希望和家长站在一条战线,认可他们的孩子,并且让他们觉得我值得信任。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常常在家长群里出现。和家长沟通参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群里播报同学们在学校的活动,偷拍几张孩子们看书,写字的照片,吃饭时端正的样子,玩耍时活泼的样子。班级里的每一个活动,哪怕只是带绿植来装饰教室这样的小事,我也会把它当成大事来办,表扬积极带植物来的学生,感谢他们家长的支持,会当着全班同学面,也会在班级群里表扬。感谢家长的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参与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任何事,祝福他们都有美好的亲子时光。
坚持下来,让我发现,再无理的家长,都拗不过一个真诚的老师。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事是我未曾体验过的,比如利用家长群开好家长会,抓好学生的时间规划,带学生一起创办作文小报,对于复习的系统性研究等等。书的最后,管老师的爱人说,看了书稿我居然有了想回到一线的冲动。而我,看完这本一线带班,我也再次被触动,想要离那群可爱的孩子再近些,为那些和他们有关的婆婆妈妈的事情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