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房效应
(2020-07-11 19:46:4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便是传说中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这样的茧房的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然后潜移默化中变成喜欢的那样。记得以前上大学时,刚刚踏入大学的我们都对校园生活充满了兴趣。但一个宿舍的5个人,我们性格都不是那种积极的人。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不争不抢的生活。除了正常的上课,我们大多数时间,要么去吃周边,要么在宿舍组团玩游戏、刷剧,要么集体去图书馆看书、睡觉......和我们不同的是同班的另一个宿舍,她们一共是四个人,一个是团支书,一个是副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同时,四个人都在学生会或不同的社团担任职务,整个宿舍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宿舍。两个宿舍的氛围完全不同,她们觉得我们颓废,我们觉得她们太强,但也都自得其乐。
但这样的茧房现象,有时候也可影响思维,形成思维定式。每次接新的班级的时候,老师之间都会简单对接一下。热心的老师也总会跟新老师说说熟悉的班级情况。记得刚接现在7班的时候,很多老师跟我说,这个班的孩子很调皮,纪律差、成绩差、习惯差。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心里也默默记住了几个调皮的孩子。比如小夏,班级中的小霸王,据说三年级的时候还故意在矿泉水瓶子里装脏水捉弄别的孩子。小总总,父母远在深圳工作,跟着爷爷奶奶,行为习惯特别差,还喜欢说谎。开学报到那天,我一边组织家长填写各类回执,一边和家长随便聊几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当然,大多数家长也是说说请老师严加管教之类的话。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开学第一天,我特地早早地来到教室,想要在第一天就镇住这群孩子,调教好他们的行为习惯。没想到,刚走到5班走廊,就看到我们班走廊有两个孩子在打扫卫生,扫地,擦瓷砖。“这是什么情况?不是很差的班吗?”我满怀疑惑地走进教室,教室也已经打扫好了,一问,竟是小总总组织并带领几位同学完成的。顿时,心里一阵惊喜——其实他们也不是很差嘛!晨会课上,我询问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班级怎么样?很多孩子不约而同地说,是倒数第一。在他们心里,自己的班级无论是表现还是成绩都不好,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定义呢?为什么孩子们自己会觉得自己差呢?我想,可能是平时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记住的,都是老师批评、同学表现不好的时候吧。不行,我得转变他们的想法!于是,我厚着脸皮跟他们说:“我带的班级,一定是最优秀的!”我带着他们一遍遍喊着:“我们是最优秀的!”从开始的有气无力,直到铿锵有劲,才让他们停下来,那一刻,我仿佛感觉他们真的是最优秀的!事实证明,这群孩子,确实是优秀的。他们很聪明,缺少的只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监督。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会“作茧自缚”,而作成这个茧的丝,便是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接收,把它们当做是“应当的”“正确的”,而缺少自己的思考,渐渐作成一个茧,把自己放在其中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