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2019-11-26 17:33:00)
标签:

2021年考研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考研经验分享

分类: 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各位学弟学妹既然决定考研,那么肯定了解考研的课程一共是四门课程,分别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也成为408,中科院代码是863。

  每年中科院计算机报考人数每年都会有起伏,300到600之间,进入到复试的人数为100人左右,录取人数大概是50人左右;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平均分是310分左右,因此需要每位考生考到320分以上,才有进入到复试的机会。

  现在我们说一下如何进行复习,先从书籍说起,我在考研复习中数学是用的张宇的书籍,英语是看的何凯文的,政治是看的肖大佬的书籍的,专业课的书籍我想但凡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都应该知道,肯定是用的王道的辅导书籍的,买一套王道参考书就可以的。

  数学是考研中最能提分的,所以需要做好复习计划,第一阶段是在前一年的10月份开始准备的,需要过一遍课本,弄懂课后习题,这段时间是最耗时间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学习高数,而且还要整理知识重点,我这段时间差不多在五月份完事的,基础打的很牢固;第二遍是在6月开始的,我重写过了一遍课本先把错题重新写了一遍,然后做张宇的复习题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第三遍我是在9月中旬开始的,这时候需要大量的刷题,先了解综合题型,保证正确率,然后再提高速度,后期也需要做真题,模拟考试,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最佳状态;

  英语可以看何凯文的真题,前期需要背单词,当词汇量最低要求是5500-6000,我见过的大佬词汇量最高是18000,她考入到北大,英语直接免学,由此可见词汇是后期做题的基础,可以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锻炼做题能力,我复习阶段基本每天早上背诵单词,下午做英语,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学习,适应这个时间做英语,考前最好购买王江涛的作文进行练习,抽时间背诵几篇范文。

  政治首先要过一遍知识点,有的人说政治只学肖四肖八就够了,我不是很赞同,肖四肖八是针对性很强,但是得高分的话是不容易的,过线是没问题的,可以看肖大佬的书籍,尤其是肖四肖八,需要认真做几遍,反复背诵,不会的地方抓紧解决,但是得高分的话还是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对于史纲,马原这几本书都需要过一到二遍,最好有个老师可以带你学,系统的进行学习。

  专业课这里我们首先区分863和408,中科院不考分块查找算法和定点数的乘/除运算,863大纲和408大纲整体差别不大,只有零星的几个知识点是不考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需要认真理解,你们也可以看到每个院校必考的是数据结构,就可以看到数据结构的重要性了,认真学习和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学习不好的最好可以报一对一的班,这样有人可以给答疑的,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其他三门课需要偏记忆,偏记忆不代表不需要理解的,只是需要记忆的东西偏多一些,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复习,第一门学习数据结构,第二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门是操作系统,第四门是计算机网络,由浅入深,每一门课最好的学习时间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不用按照上面的顺序学习,第一遍可以看晚上的视频,结合王道的书认真的做一遍,打好基础,第二遍的时候可以结合真题来做,由于是自主命题,所以尽量在网上找一些真题来做,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报新祥旭考研专业课课程,由直系学长亲自面授,这样效率会很高的。

  复试里分为面试和机试,我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整理好个人的材料,认真分析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试中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其次是简历,制作一个优秀的简历往往让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简约而不失庄重,这个就是我之前制作简历的理念;面试是包含英语口试,为了测试每位考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其次是面试,每一位老师会对应的出几个题目让你解答,这个是重中之重的,比如前端,后台,数据库,框架一类的问题,最好可以在简历中体现出自己擅长的部分;机试每年都是随机题目,这个往往也是最能拉开差距的部分的,因此不能理论过关,也学要操作过关的。

  如果学弟学妹在一志愿擦边初试分数线或者没有达到分数线想要调剂的时候,不要犹豫,抓紧时间,因为好学校调剂的名额就只有几个,甚至没有,所以不要犹豫,想要调剂的抓紧联系调剂院校的招生办老师和导师,保证自己可以顺利进入预期的院校就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