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
我对结构有过量化的标准,就是我们不能说可能形成也可能不形成,是否形成给定一个标准,有了标准,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结构的标准我在一年前就进行了量化。
结构标准如下:
1、先形成钝化:
钝化是背离结构的必然过程,但钝化并不一定形成背离,钝化要求是两个峰值之间的比较(最多可以间隔一个峰值),当价格创新高(或新低),趋势类指标MACD的DIF值不创新高(或新低),为钝化。
2、在钝化的状态下,红角线(或绿角线)超过2根,DIF值转向,为结构形成70%,MACD翻绿或根,DIF值转向,
为形成结构剩下的30%。
3、在钝化的状态里,一根中阴线(60分钟周期)就会形成结构。
冯矿伟:
背离高、低点所引发的调整、反弹周期时间参考,通常呈现的是25-30倍的关系,以背离高点为例:
1分钟背离高点=25-30分钟左右调整周期;
5分钟背离高点=125-150分钟左右调整;
15分钟背离高点=2-3天调整周期;
30分钟背离高点=3-5天调整周期;
60分钟背离高点=6-9天调整周期;
当然,只是理论时间,并非准确量化,毕竟背离的级别、位置、方式、速度等都可能会改变调整的时间,所以仅做参考时间,不能盲从!另外,这个时间的起点是从最高点开始算的,不是从背离成立开始,背离成立到最高点之间有一个时间差!但通常不会很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