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籍《材料·艺术》读后感——1312591 杨雪芬

(2015-01-02 13:15:02)
标签:

股票

分类: 期刊与书籍

http://ugc.qpic.cn/baikepic2/9579/20141203103030-457618049.jpg/300

《材料·艺术》由姜竹青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基于对艺术材料的发展、本质的认识而展开。材料是艺术的鲜活载体,是在艺术美与物质精神世界之间找到自在关系后创作的艺术存在,艺术家转换到与现存方式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看人生。创造出现鲜活的艺术。表达世界和人生的视觉映像。艺术作品的外在是材料,内在是艺术材料传达的艺术精神。材料反映人类对世界的感觉、认知和艺术上的期许,是人类自身与世界链接的最恰当之纽带。以这个理念为指导,《材料·艺术》分析历史经典艺术及当代艺术,从材料的角度开掘艺术的世界。特别是当代艺术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设计艺术等,其材料元素以广泛多样、兼收并举的态势,广泛地作用于诸种艺术形态,呈现出大材料的宏大景象。材料的认识、利用、发展,正在也必将成为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艺术已经成为基于“大材料”的创作。多种材料、媒介的发扬扩大,深化了作品的意义,从考察艺术的材料人手,在多种环境、多样需求、多元表达的大背景中,对艺术材料完整地认识、综合,本质地考量,进而在美学意义上做深层把握。

书中提到材料推进艺术的发展,没错,在当代艺术中,材料甚至成为引领艺术发展变化的巨手,与造型等其他艺术手段一起拉着艺术前行。当代艺术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其材料以广泛多样、兼收并举的态势,呈现出大材料的宏伟景象。

对创作者来说,艺术想法通过材料表达情感、协调艺术形式,艺术中的材料对创作表达不仅是承载功能之物,不只是作品漂亮的衣服,而是作者通过作品的描述表达对世界的判断与期待,带有强烈的个人喜好。对观赏者来说,在欣赏作品时会自然产生个人的想象与好恶。创作者据此在创作中应因循这一规律,借助材料的直观性,让材料作为视觉符号积极地参与到创作中来。从而实现基于多样生活方式,生成多样的材料,满足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在这里,艺术创作通过诸种造型元素给人们以暗示、联想、强化,加强人的印象,人们凭借对作品图像的直觉解读,即材料自身的“自语”,对自己已有感觉进行回忆、联想、类比,推动观者对形象做出抽象的概括与判断,现代材料在功能上助长“自我意识”。同时,材料作为造型符号又具有部分的不易识别性与变幻性,观赏者的差异性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与个人的阅历、文化修养、生活性情、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材料在这里不一定能够表达出完整确切的内容,却紧紧依附于创作实像,形成超越作品之外的“它语”与理解上的开放性。净透的玻璃、锈浊的钢铁、糙陋的石头、淳朴的粗布、飘逸的丝绸,它们简化、明朗、规整,纯化了各种材料质地内在美,需要创作者去发现、拓展。与此同时,材料的视觉效果不同,给人感觉千差万别、没有定规。物理的、化学的,有机的、无机的,等等,各种材料都在变化中,形态概念与我们思维想象都是随遇而生,即材料的偶发性效果,对创作环境本身的感应作用亦无穷尽,因此,作品材料本身带给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创作作品时作者做了什么,是否启发人们去进行深入的艺术感受、遐想。材料的肌理不仅是物质形态,在视觉上也产生直觉上的快感。如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不满足于仅仅是外在自然形式的规整,更追求内在意境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在这里臆想作用重大,因为环境主题的追求殊异,依仗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诸种造型手段来营造气氛、创造臆想,这是创造情致的有效方式,因此,把臆想通过一定的形式语言精简、组合、生成,已经成为普遍的创作手法。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离不开材料,从材料中可能会找到设计的灵感,材料是设计的基础,没有材料的基础,设计作品也很难出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