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自传完整版(初稿)

(2014-10-15 22:52:16)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教育自传

教育自传 1

    开篇首先感谢家人给予我生命,我创造、欢欣并庆祝我的生命。我借此文章表达心中的爱,我不局限自己,我用心体悟我的教育成长历程,我心怀感激,于万事万物。我真切表达内心的声音,我给予,我分享。

教育自传之亲人篇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从小有许多同龄的孩子羡慕我,他们觉得你妈妈是老师,你自然是很骄傲的啊,的却如此,小时候我一直是顺风顺水,总是很得意,也因为和学校很熟的缘故,所以我从来都和老师们很亲近,学习自然也是不错的,嘿嘿,或许是我的骨子里有教育DNA吧。特别感谢父母从小给我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要从小开始说起了。

说来也奇怪,小时候,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所以对我妈是有一丝敬畏的,好在我爸总是很宠爱我,我从来不怕他,总是公然挑衅,却也感觉他是以此为乐的,好像就是这样的严母慈父型家庭。虽然老妈要求严格,可我却从心底里感谢她为了家庭做出事业上的牺牲。

四年级前,我和爸妈住在学校里,从我家去教室只需要翻个窗子,很是方便,我也很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教室翻窗回家上厕所比去操场上厕所都要近许多。也许是因为上学方便的缘故,我三岁就开始去幼儿园了,当时我妈为了照顾我,放弃了去中学的好机会,陪我去了幼儿园,在那儿呆了一年,等我渐渐适应后就回中心校工作了。从小在学校大院长大的我,有些肆无忌惮,疯狂起来比男孩还厉害,妈妈为了让我收心,为上小学做打算,就开始了她的“每日必读”计划。炎热的夏日,妈妈陪伴幼小的女儿在树荫下的小胡同里读书、写字。她是很棒的老师,能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教我成语,教我算数,教我练字。在那段时期我的心渐渐静了下来,开始对玩耍之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对上小学,学知识有了憧憬。6岁半那年,我破格入学,老妈开始了严格的入学教育。或许是因为上学太早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有依赖性,不懂事,不爱思考,一有不会的问题,想都不想就去问妈妈,每次她都启发我独自思考,可我却总不开窍,一个劲地问“这个字怎么写,这道题对吗,那道题怎么做”。最后她自然是烦透了,不告诉我,我想尽了N种委婉的方式,很谦虚地跟她请教,也行不通。可我还是不想独立思考,想直接寻求答案,索性等我爸回来悄悄问,谁知道老爸也被串通一气,我就干脆气哭了,他们呢,自然不管,你知道一个小孩子孤独无助的感受吗?我想自己当时是相当委屈的,哭过之后还要想办法做作业的啊,没有办法我就只有自己翻书,自己查字典,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一开始是相当痛苦,大概到三年级以后,开始好转,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这证明,我妈这种撒手不管的教育方式是让我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我知道:凡事必要亲力亲为才能收获累累硕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到了小学四年级,就是高年级了,妈妈为了让我接受更好地教育,放弃了在原有学校升迁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带我去了当时最好的“贵族”学校------双语实验学校。虽然费用很高,还要和爸爸分居,在新的学校从头开始,但是妈妈不怕,为了女儿能接受双语教育,她肯牺牲自己的事业。的确如此,来到新学校,我接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出色的口才,对英语产生了浓厚了兴趣,而且成了大人眼中那个自觉懂事的好孩子。我想妈妈做的这一切,为我的中学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开始了,妈妈彻底放手了,她成功转型,变成了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学习上不再干涉,默默地做好后勤工作。这份信任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很轻松,没有压力,也让我开始意识到:美好的性格、良好的心态远比成绩重要得多。

爸爸和妈妈虽是同一级的校友,工作前却也不认识对方,种种机缘巧合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让我感觉到缘分的奇妙,有时候,在人潮拥挤间行走,总会有些莫名的感动。老爸是性格特别随和的人,很有亲和力,还有几分才气。他特别喜欢看书,有很多藏书,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很旧的书都不舍得扔掉,他小时候的读本还留着呢。受他的影响,我的好多课本都依旧保留,闲时翻来别有一番趣味。老爸还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好习惯——记日记,有长有短,有家庭篇也有工作篇。他心思细腻,一点小事都会记下来,到如今记录本也有厚厚一摞了。这给我很深的影响,使我从小就养成读书和记日记的习惯,可我有时坚持不下来,但无论有多忙我总会把有意义的大事记下来,哪怕只有几句话。

爸妈都是很孝顺的人,我们每周都回老家看望老人。这不得不提起我的姥爷,他虽然是个农民,却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培养了三个有出息的女大学生,在那个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年代实为罕见。姥姥家每周有个不成文的“周六Party”,每到星期六,一家人聚在一起,聊一聊。每到过年,孩子们都要向大人汇报一年的成长点滴,甚是有趣。我很喜欢聚在一起的感觉,也很享受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

如今,一个人在他乡,我总会想起老爸殷切的期望,想起老妈离别前的叮嘱,想起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家人。流年似水,太过匆匆,我突然领悟到,自己不再是他们记忆中的小孩子,而是一个长大了的游子,我想我会回到他们的身边。

感谢家人,感谢老师让我有机会仔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还想说很多,比如我的爷爷,我的大姨等等。以后有机会再一一续写吧。

 

教育自传 2

学校教育篇

一束怀念与感激的鲜花在我的心头绽放,撩拨着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小学是一个多彩多梦的时期,每个孩子都在心里描绘着自己不成熟的未来,构筑着自己朦胧的理想,准备着自己梦幻的未来。有人跃跃欲试,想当未来的科学家;有人积极努力,誓做著名的政客……而每个小学生几乎都做过“作家梦”。尽管大部分人不能“圆梦”,但毕竟体验过、享受过,也为中学的生活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离开双语实验学校虽已多年,却发现自己对母校的留恋如此深沉,留恋同学间的欢声笑语,留恋老师的谆谆教导,留恋多年来的朝夕相处。这其中,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有道不明的人生体会。于是我在高考结束后便迫不及待的再次回到母校,回到令我魂牵梦绕的母校,再次走进熟悉的校园,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办公室,熟悉的甬道,熟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一草一木,都牵动出绵绵不绝的回忆;一砖一瓦都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我深深的沉醉在迷人的校园景色中,任思绪自由飞翔……

在双语实验学校,我是幸运的,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那么多燃起我梦想与激情的老师。那些为人正派,学识渊博,敬业爱岗的老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代尊荣老师了。她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语文老师,教了我整整六年(可数学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回首往事,总忘不了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自己,每天早晨踏上那条通往知识天堂的小路,总想着要好好表现,可是一到了学校,一切就抛到了九霄云外。每当我开小差时,代老师总会喊我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慢慢改掉了开小差的坏习惯。还记得,为了迎接学校的元旦诗朗诵,老师昼夜不倦地指导我,让我脱颖而出。感谢代老师,小学六年,是您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阅读能力,我的书法,我的演讲与口才……

转眼就上了初中,我遇到了一位伯乐,他就是我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刘玉峰老师。或许是因为我从小在双语学习,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当时小学学英语的还很少),刘老师便格外地喜欢我、器重我,他选我做他的课代表。现在回想起来,最初是刘老师给了我一份特殊的自信,让我对英语保持持久的热情。当时我特别活跃,刘老师就鼓励我多和外教交流,鼓励我去参加小记者团,鼓励我当代理班主任,这一切都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惜,初一结束就分班了,老妈把我留在了离家近的校区,从此就和刘老师分别了。时至今日,每到教师节还总会想起我的恩师,只是觉得没有勇气去见他。

到了高二分科后,我分到了文科重点班,班主任是陈光强老师,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说来也奇怪,我高一在奥赛班时,数学成绩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可是到了陈老师的班,马上就变成了上上等,我说不清是老师教得好还是自己更用心了,应该是两者兼有吧,反正是特别有成就感,很快便受到了老师的重点呵护,在数学成绩的带动下,各科突飞猛进。陈老师总喜欢激情满怀地唱《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这首歌陪伴我们度过黑色的高三。他喜欢用多种方法讲解数学题,让我们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所谓:各取其长,因材施教吧。每每讲到最后几步,他都会很动情,看到出结果的那刻,总会说一句:来喜了!陈老师是我们公认的“疯子”老师,如此有个性的奇葩老师,总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高二暑假期末考试,我数学考了全校第一,顺理成章成了陈老师的数学课代表,从此开始了我每日爬黑板的做题生涯,每天都会胆战心惊地被叫到黑板上做题,一开始自然是不舒服,压力也很大。在长期的魔鬼训练下,我练就了很强的心理素质,不再害怕当众做题,在黑板上做题也又快又准了。

时间冲刷着我的记忆,很多事情都已淡忘,可老师们的培育之恩没有忘。在我求学的关键时期,总有几位老师能指点一二,促我成长,在我的心灵深处,始终孕育着一种悸动,那是一个学子的感激之情。我永远记住曾经引领我从混沌的孩童成长为知识青年的老师们。不论我走多远,都会记住,是你们引导我迈出上了人生的最初几步。譬如幼苗长成参天之树,怎能不感谢园丁的辛勤浇灌?无知孩童长成有识学子,又怎能不感谢恩师的阳光雨泽?

最后,再次感谢刘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沉下心来回忆自己的学校教育历程。谢谢!谢谢所有教过我和没教过我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教育自传 3

同学朋友篇

岁月之门开了又合,合了又开。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我总会遇到那些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照耀我前进的人儿,他们是我可爱的同学,有些也已成为我的朋友,几度春花烂漫我们欢欣走过,几度秋叶零落我们深刻怀念。

人们常会说“手足情,同窗情”,足以见得同学情重。同学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资源,毕业后即便不在一处了,想起也会时时联络,渐渐地便成为一生的朋友。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热闹,喜欢和小朋友玩,颇有点“孩子王”的感觉,呼三喝五,疯疯癫癫,不亦乐乎。我曾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他们陪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每到晚饭后,我们挨家串门,先聚集大部队,再一起去后院捉迷藏,去操场跳方格、跳皮筋、踢毽子,时至今日,大多数已很少联络,可是那份弥足珍贵的纯真,已成为我永远的回忆。

升五年级时,我转学了,从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远离儿时的伙伴,远离熟悉的一切,我似乎突然转性了,变得沉默寡言。就在这时,几个文质彬彬的小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表达能力极强,能说会道,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韵味,颇得老师欣赏。在我眼里,男孩子就是调皮捣蛋的典型。暗自心想:这里的男孩子身上怎么会有这般儒雅呢。我决心仔细观察,开始尝试融入新环境,大胆地和周围的同学打交道,也从他们身上学习。渐渐地,我惊讶地发现:从小男生的身上,到大的班集体,都有一种和疯狂不一样的东西:气质。从小地方到大地方,从疯狂到气质,也是一种变化,我为同学们身上特有的气质折服。在这样美好气质的熏陶下,我步入了理想的中学。

中学时代是学业最重的,和同学们一起披星戴月、决战高考的日子,我不会忘记,更不会忘记我可爱的同桌——晨。她知识面广,喜欢看书,盗墓日记曾是她的最爱,高考后想去念考古,家里不愿意,退而求其次,志愿表上就填了英语专业,她英语很好,可谁知阴差阳错地上了一个国际贸易专业,还要学数学,可她偏偏最讨厌数学,有些戏剧性吧。我们两个都走读,放学一起回家,自然更是亲近了几分。在高三那年,我常常心浮气躁,情绪也波动起伏,可是她却总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虽说成绩不是特别靠前,却很稳。低调、沉稳,有目标,有追求,这就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

熬过黑色的六月,我和晨一起参加了高考,而后各自离别,去了不同的城市,念了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每到寒暑假聚会时,聊起当年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上课时为了自己喜欢的老师而专心听课,为了看小说给彼此打掩护,觉得很有意思。

大学生活不再枯燥无味,没有了课业的负担,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我们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无忌惮地飞奔。大学前三年过得很自在,这一路,我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遇到了一群积极向上的舍友,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转眼到了大四——考研关键期,很幸运遇到了她,陪我走过艰辛的考研路。或许因为是老乡的缘故,我们很亲密,几乎无话不说。每当我苦苦挣扎、停滞不前时,是她把我揪起,促我前行;每当我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时,是她给我当头一棒,逼我警醒;每当我沉溺往事而不能自拨时,是她带我放松,让我快乐。考研的日子里,她的身体不大好,却无半点懈怠,让我心生敬佩。正是这样一个虚弱的女子,教会我坚强,教会我坚持,教会我担当。

时光微凉,沉淀下所有微熏的往事。人,只有在寂寞时才会思绪泛滥,任自己沉寂在往日的悲欢交错间,将那些泛黄的往事读了又读,将那些可爱的友人想了又想。有时候,怀旧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雅,将自己低到尘埃也未必是对生活的妥协。

成长路上,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简约的追求,或期待一场湿润春雨,一季灿烂花开;或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浪漫邂逅;抑或是,在某个时光的角落,记起某人,被某人记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