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与分析研究》中期报告

(2015-04-14 23:33:20)
标签:

教育

分类: 报告类

《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撰写修改:吴   吕小勇)

一、    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计算教学一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曾经说过“数学才能在童年早期就能形成,其中大部分是以计算能力数的运算能力这一形式出现的。当然,确切地说,计算能力还不是数学能力,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形成真正的数学能力,诸如推理能力,求证能力和独立掌握数据的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结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阶段的实际教学中,众多教师和学生对运算能力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往往将运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认知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大意”,“不注意”造成了运算错误。往往看中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运算具体实施,对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最佳策略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运算能力提高有限,甚至一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都显得力不从心。

在新课标实施以前,大纲对中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是

“准确、快速、灵活、简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机械化的训练,同时导致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笔算,轻估算”,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为核心展开的。怎样才能培养与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需要认真审视新课标下的运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了解目前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界定:运算能力是中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运算习惯及心理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分析、整理以上各方面与运算能力的相互影响及关系。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积极主动尝试用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能力。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学生运算能力的地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自身研究与教育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    课题研究情况。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运算能力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24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运算能力的真实水平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运算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在教研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

三、     课题研究成果

1. 理论成果

(1)形成“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运算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认知方式、习惯养成等。

(3)我们提出的解决策略有:

A.不进行大量机械化的计算训练,着重指导学生学习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巧。

B.由重计算结果逐步向重计算过程转型,由重笔算向重口算、重估算转型。

C、注重运算的合理性和最佳策略。

D、探索数学建模思想,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4)论文:吴婷老师,孙昱老师,郝万娟老师以及吕小勇老师撰写论文初稿已经形成,目前在积极修改。定稿后,准备投稿。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课堂内外,学生运算思路清晰了,运算策略找准了,运算速度提高了,并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化教学的优化。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作业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一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为   主体的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情景化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平评价研究程度还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积极研究探索“安康市初中数学四环五课”教学模式。

6.成果展示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