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高彦)
(2018-03-30 19:10:53)
标签:
《优秀是教出来的》 |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黄埭中心小学 高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西方教育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别,人们习惯于将西方教育定位于:自由、民主、开放、没有严格的教规。这也是我最初对西方教育的一个初步认识。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在像美国如此自由开放的校园,也是强调学生要被管理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样会让更多孩子失去成长的方向。
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教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疑惑了,甚至有点迟疑了,《优秀是教出来的》?难道这又是一本讲述优秀案例亦或陈述教学原理的著作?带着疑问,我翻阅了起来,书里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正相反,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常见、琐碎的小故事,但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而正是这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却被克拉克先生“捡起”,成了“法宝”,成了教育的“魔法师”!克拉克先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到“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从点点滴滴的细微处着手——创造出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克拉克先生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在日常的工作中,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1.真诚祝贺获胜者。他这样要求学生:假如班里某一个孩子玩游戏赢了,或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出色,我们都会祝贺他。鼓掌至少要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当某个人因为种种原因受到表扬或奖励,会有人说一些风凉话甚至是攻击性的语言。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心态问题,也是一个礼仪问题。这样做的人一定是有那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不良心态,同时也说明他没有接受过这种真诚祝贺获胜者的礼仪教育。其实,这种现象在学生中也较为常见。我们很难发现学生主动鼓掌表扬他人,即使鼓掌,也不够热烈。克拉克先生定下了这一要求,也许刚开始学生还不太情愿,但到最后,这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样一个懂得祝贺他人,赞美他人的人怎能不令我们喜欢?
2.主动询问表关心。克拉克要求他的学生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一个问题,他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但现实是,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好像都喜欢当演讲家,而不太热衷于当一个热心的听众,其中的原因好像是大家都喜欢当主角,但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注重一些人与人交往的礼节,在这个规则中,克拉克先生就向我们讲解了与人交往的礼仪,感觉自己又长了一些见识,而且这些也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3.别对作业发牢骚。克拉克先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不允许有人抱怨或者发牢骚,如果谁这样做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我想很多人都不喜欢那种喜欢抱怨的人,因为他们的抱怨,会让我们的心情也糟糕起来。但是我们也会发现: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强调自我,他们喜欢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他们甚至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哪怕这个人是他们的老师或者父母。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唯老师和父母的话是从了,我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这点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的。
……
优秀教师就是能够把工作做得极致的人,克拉克先生就是做了很多我们大家都容易忽略的事情,才会让自己脱颖而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也要努力要求学生做到,也许这些和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只要我们认为这个事情有价值,我们就该去努力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