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2014-09-19 14:02:48)
标签:
《周易》古文字注解 |
分类: 《易经·上经》新解 |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初九
【译】初九
注释: ⑴“潜”隐藏。《周礼·阍人》:“潜服贼器不入宫。”
【乾】初九 象曰 潜龙勿用,阳⑴在⑵下⑶也。
【译】象 “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是因为龙皮存在质量差的问题。
注释: ⑴“阳”伪装,假装,表面上的。《战国策·赵策》:“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
【乾】初九 文言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初九 文言:“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才能出众者的品行就喜好隐居。不会因为世俗而改变初衷,不树立自己名声,隐匿世间不会觉得烦闷。有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使人忧虑的事情就离开,执着的态度不可能动摇。这就是隐藏龙的寓意。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潜龙勿用”,何⑴谓⑵也?子⑶曰:“龙⑷德⑸而⑹隐⑺者也。不易⑻乎⑼世⑽,
【译文】“隐藏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不使用。”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才能出众者的品行就喜好隐居。不会因为世俗而改变初衷,
注释: ⑴“何”副词。怎么,哪里。《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
【原文】不成⑴乎名⑵,遯⑶世⑷无闷⑸。乐⑹则⑺行⑻之,忧⑼则违⑽之,确⑾乎其⑿不可拔⒀,潜龙也。”
【译文】不树立自己名声,隐匿世间不会觉得烦闷。有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使人忧虑的事情就离开,执着的态度不可能动摇。这就是隐藏龙的寓意。
注释: ⑴“成”树立。《战国策•秦策》:“以成伯王之名。”注:“立也。”
简评:从这段文言看出:此人做法很不负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子要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这是乾卦的中心思想,岂能凭自己好恶任意而为之?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如此散漫随意安能称为具有君主品德之人?
此段文言所说的藏匿自己是出于主观愿望,按自己意志进行的;而“潜龙勿用”本义是龙皮质量差而不得不藏起来,不符合爻辞本义,所以此文言比喻是不恰当的。
【乾】初九 文言 又曰:潜龙勿用,下⑴也。
【译】文言
注释: ⑴“下”等级低下,质量差。《论衡·逢遇》:“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
【乾】初九 文言 又曰:潜龙勿用,阳⑴气⑵潜⑶藏⑷。
【译】文言
注释: ⑴“阳”伪装,假装,表面上的。《战国策·赵策》:“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
【乾】初九 文言 又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译】才德出众的人要有高尚品德才能做官,做每天都能够在官场出现的官。乾卦初九的“潜”这是在告诉人们,由于隐藏所以没有在官场出现,因为做官的才能还不成熟。所以才德出众的人得不到任用。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君子⑴以⑵成德⑶为⑷行⑸,日⑹可⑺见⑻之行也。
【译文】才德出众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官,做每天都能够在官场出现的官。
注释: ⑴“君子”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原文】潜之⑴为⑵言⑶也,隐⑷而⑸未⑹见⑺,
【译文】乾卦初九的“潜”这是在告诉人们,由于隐藏所以没有在官场出现
注释: ⑴“之”这。此,这,这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原文】行⑴而⑵未⑶成⑷,是以⑸君子弗⑹用⑺也。
【译文】因为做官的才能还不成熟。所以才德出众的人得不到任用。
注释: ⑴“行”官名。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为行。”
简评:此段文言是说君子应努力出仕做官,暂时不能做官是因为做官能力低下,就犹如龙皮质量差不能用来在公开场合举起来舞动一样。这个文言寓意是紧扣“潜龙勿用”爻辞本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