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也可以当科学家!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也可以当科学家!
曾宪荣
其实在教育当中有几种教育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天赋论与后天培养论。现在社会上有五花八门的教育思想,其实大都源于这两种基础教育思想。至于其深层次的哲学思辨,就不在这里展开。单单从这两种教育思想来说说。
天赋论VS后天培养论
其实天赋论也经历了两个阶段,我不科学的把早期的天赋论称之为“朴素天赋论”。在这一阶段,社会尚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认为少数人具有某种天赋,有的具有更加粗壮的肌肉,有的具有非常强大的性能力,还有的具有某种天赋带领部落围猎野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发展出来一种教育理论——“激发天赋论”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小孩都会有各自的天赋,而教育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天赋激发出来。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这么来的。但,这种教育思想并不止于此。我认为作者所持的观点就是这种。
天赋与成长力
在目前的教育中,大部分人倾向于将教育失败的责任推向学校。而根据作者的观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而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相较之于学校,更加巨大。
书中第一章说道:
课堂这个区分,即便再温暖再吸引人,也有很多局限性——太乏味、太令人困惑、太简单又太难,太多激励,也太让人疲惫。
所以我们才需要弥补我们正在缺失的家庭教育。作者认为,孩子总是在随时接受外界的信息,而且是绝对主动的。于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所以学习的机会随处可见。也并非大多数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家庭环境不足以支持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所以利用好家庭里或者环境里的每一点细节,是我们家庭教育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
作者指出了几点我们教育当中的误区:我们越多的发现孩子的天赋,就越担心他们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大家都默认将童年分解为一系列的问题特征(例如:淘气的年龄),而非看到童年的力量与能力(比如想象的能力以及非凡的创造力);这个社会,游戏渐渐消失,我说的是真正的游戏,而非电子软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无法向我们小时候那样了解社会,甚至于社交都很罕见。
于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情绪并非指的是负面。比如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兴奋、恐惧或者是沮丧。这样才能引导孩子通过家长学会控制自己。若是家长没有做好这一点,那么很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的“叛逆期”很长,孩子“不听话”。
阅读也是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学会阅读,孩子才能通过文字书籍更加快速的学到系统的知识。学会阅读的第一个因素要有素材,这个素材不一定是书本,还可以是生活当中任何东西。孩子能够在生活当中学会大量的词汇,这些词汇能够给真正的阅读提供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