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最怕什么?
(2023-07-26 12:17:08)人到老年最怕什么?
曾宪荣
人老了死都不怕害怕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不要相信老人的善意的谎言。只有真正懂得老人心理的人才会透析老人的话中话。因此,作为儿女的要想孝敬老人,要想护理好老年人,需要了解老年人除了大把心事之外的几怕。
人老了有3怕,到底是那是3怕呢?这3怕就是:一怕生病,二怕没人要,三怕自己没用,帮不了儿女,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最让人感到害怕的,就是这3件事了。
长寿的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对很多人而言,是福,却也有难。
《乔家的儿女》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些老人中的一员。
人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
行至暮年,身体逐渐衰弱,能力逐渐不济,人们也难免会被各种各样的糟心事所困扰。其中最让人感到害怕的,就是这3件事了。“故事FM”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现年60多岁的何女士,年轻时因为转正的指标不够,没有交养老金。
从原来的单位离开后,何女士曾尝试打零工赚钱。
没想到,丈夫和公公都嫌弃她干的活低贱,不乐意她抛头露面。
没办法,何女士只能呆在家里,照顾有脑血栓后遗症的公公,和尚未成年的女儿。
日子一晃过了十年,这期间,何女士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日常花销的钱,全靠老公挣。
她找了份家政的工作,每天省吃俭用,还要给老公交养老保险。
因为早出晚归,生活压力大,何女士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
她的腿走多了就疼,疼得不行的时候,她就用手揉一揉、砸一砸,再买点便宜的膏药贴上。
有时候感冒,何女士也不敢去医院,因为她没交医保,没办法报销医药费。
好不容易忙活到了60多岁,何女士帮丈夫把保险交完,才发现对方婚内出轨,把钱都拿到别人身上花了。
何女士又气又委屈,可她又离不了婚,因为她大半生的积蓄都给老公交养老了,离婚后她拿不到对方的钱,日子更不好过。
接受采访时,何女士无奈地感慨:
我现在就想告诉你们这些年轻人,跟任何人结婚,都要把钱财抓到手,只有钱能治住人。
现在是「金钱社会」,你没钱就不行,我就过着这种没钱的日子,连家人都欺负我……
有次,我和同龄人聊天,人家现在一边领着养老保险,一边挣着外快,还办了北京的五险一金,坐公交车不花钱。
我一对比,发现自己每天努力工作,还没什么钱,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对于老人来说,吃穿用度、买药治病,都需要钱作为底气。
人老遇到儿女懂事孝顺的还好,遇到儿女不懂、不孝顺,并且脾气暴躁的,那这日子可就没什么盼头了。
看到一个让人唏嘘的新闻。江西上饶,一名老人被发现在竹林中去世。没人能想到,导致老人死亡的“凶手”,会是她的亲生儿女。
老人经历了三段婚姻,生养了6个子女,等到晚年,老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并经常走失,几个儿女开始在赡养问题上互相推诿,老人在子女推诿期间,老人的遗体在一片竹林里被发现。经鉴定,老人是因饥寒交迫诱发多种疾病身亡。
老人操劳一生,6个子女却无一人可依。
有网友留言:“人都是怕死的,但对于老去的父母来说,比死神更可怕的,是儿女的嫌弃。”
人到老年的时候,总想自己还能够再多帮扶子女一把,那也是一种幸福。
看《人世间》里肖国庆的父亲,在寒冷的冬夜里,没用直接回家,而是蹲在医院锅炉房外的炉火堆旁冻死,他用这样的方式,老减轻对子女的负担。他还是有退休金的老人,只因常年哮喘,医疗费经常报销不了,他不想让自己成为子女的拖累,以这样一种方式离世。
平民百姓家的父母,操劳一生,只想自己能够安度晚年,怎奈生活不随人愿。人老了,不怕死,不怕苦,最怕的是被子女嫌弃。
为了不拖累子女,不让子女为自己耽误工作,他们情愿自行了解,让人感慨,尘世间的疾苦,为何总是这般多。
对于父母来说,比老去更可怕的,是对于子女再也没有价值,成为孩子的负担。
前段时间里,短视频里,有一个老人病了,一听自己的病需要花费几十万的时候,悄悄地自行离开了医院,去了一个子女找不到的地方。
子女哭诉着寻找这位老父亲,可他却已经离世了。人老了,不怕没钱,不怕孤独寂寞,却怕自己对子女没用了。
每每看到这样的视频和事情,内心就会感慨,我们这一生养儿育女是为了什么?难道“养儿防老”真的就不存在了吗?
再看看上面这位江西老人,一生含辛茹苦地拉扯了6个子女,人到晚年却被子女来回推诿赡养,最终走失,悲惨地离世。
老父亲反复问了几遍后,就被儿子训斥:“为什么你这个样子!我告诉你很多次了!那是一只麻雀!你没听进去吗?”
父亲默默站起身,回屋拿出一本日记本,翻到某一页让儿子念出来:
今天,我和不久前刚满3岁的小儿子一起坐在公园,看见一只麻雀停在面前,儿子问了我21次“那是什么”,而我也回答了21次“那是一只麻雀”。我一直抱着他,他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却对这位天真无邪且闪着好奇表情的小男孩一点也不生气。
儿子沉默了,父母对子女是充满了期待和耐心,而子女对老去的父母却是厌烦和嫌弃。
人都会老,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我们应该在他们老的时候,做他们身后最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安度晚年,不是一句“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的话语,而是要用行动来真实的做出来。
人老了,失去了挣钱的能力,有退休金的老人,比没有退休金的老人要稍微好些。
不论是哪种老人,我们都要提前为自己守住这三样东西:
首先是手里的养老钱。人老了,自己手里有钱,内心不慌。
人到晚年,自己手里的钱就是自己的底气和尊严。面对不太孝顺的子女,手里有钱可以给自己寻找养老院,或者请保姆,最不济也可以因为手里有钱,子女的假装孝顺,也能够维系我们自己的晚年生活。
如果到了晚年,我们自己手里没钱,要看自己子女的脸色,要过得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言语被子女嫌弃和厌烦。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自己完全奉献出去,要给自己的晚年留一条路,一条活着的路。
所以,我们要提前保养好我们的身体,让健康更长久的保持,让身体不能自理来得再晚一点。不论有钱没钱,健康地活着,才能够享受到晚年的安宁。
人老了,想要晚年过得安心安稳,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养老钱,健康,房子,即使最后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安度晚年。
人老了自己没有钱,意味着没有抗风险的能力,只能被生活不息的车轮追赶,滚滚向前。
人生最心酸的事,莫过于在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要疲于奔命;在疾病缠身的时候,还要损心耗力。
既如此,不妨在尚未衰老的年纪,提前做好打算。
存一点积蓄,以防不时之需;
留一些心眼,别把钱都交给别人打理。
人世间,意外难测,人心更难测,所以无论何时,都要先照顾好自己。
当你攒下一定的积蓄,才能有足够的底气,保住晚年的体面与尊严。
有研究表明,人类已知的疾病中,超过80%是由情绪引发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情绪,就是生气。
正所谓,情绪越坏,身体越差。
老人经常生气,还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甚至还会出现脑出血的情况。
知乎有一位网友说:
“我爸爸67岁了,这几年脾气越来越大,一点小事,都能让他大动肝火。
有一次,我妈参加同学聚会,花了一百多块钱,他就和我妈冷战,到处摔东西。
还有一次,我妈做饭没听到他问话,他就气得把手机关了,骂骂咧咧个不停。
因为气性大,外加有些事弄不明白,我爸吃过一些亏,还得过脑出血。
我们都劝他少生气,但他就是改不掉。
再这样下去,好怕他又犯病啊!”
常听人说:百病皆生于气。
上了年纪,还一身坏脾气,不仅自己糟心,家人也跟着累心。
看过一个说法:
按平均寿命78年来算,退休后,扣掉花在睡觉、家务、吃喝玩乐等事情上的时间,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只有9年。
若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生气,只会让心更乱,人更累,余生被情绪黑洞所吞噬,几乎与幸福无缘。
想起那位最近上热搜的103岁山东老人,分享长寿秘诀时说的:
“心眼好,心态好,从不生气。”
也没有什么人,值得你反复用坏情绪折磨自己。
做个情绪稳定的老人,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
其实,人生是否幸福,往往不在于物质是否丰富,而在于我们看待生活的态度。
上了年纪后,学会调整心态,不再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幸福和好运,自然会纷至沓来。
年老多病的年纪里,没有什么,比孤零零地生活,更让人感到凄凉的了。
想起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自诉:
“我呀,现在一个人,太孤独了。我的女儿在美国,儿子在广州,我的孙子有8个,他们都不在我身边。
他们为了生计,为了他们的家庭,不可能为了我,就不干活了。
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过下去了。
我现在一个人,一天三餐饭,都懒得做了。
过去啊,人家都说我做饭最好吃,现在我连自己吃,都觉得不好吃了。”
让人听着难过不已。
独居在家的老人,害怕生病了无人照顾,害怕摔跤了无人扶起,也害怕想聊天时,无人在旁。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老年人不培养一份兴趣爱好,总把情感寄托在晚辈身上呢?
道理听起来没错,可做到这些,对于一个眼花了耳聋了、甚至连路都走不利索的老人来说,是何其苛刻。
就像作家甘北说的:
年轻人又要怀着怎样的自私,才会理直气壮地要求老人,像百里冲刺一样,不断跟上子孙的步伐呀?
他们体力不济了,他们真的跟不上了啊。
晚年自由自在,游山玩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状态,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三个条件:有钱、有自由、身体健康。
可总有一天,连山水都看不动了啊。
人缩成一个剪影,坐在角落里,做在阳光下,一切近在眼前,一切远如天边。
心酸又真实。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每个人都会有感到无助的时候。
没有人会希望到那时,自己成为世界的“局外人”,被身边人遗忘和孤立。
别以为有钱有势就可以高枕无忧,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家人可亲的温暖;
也别以为清闲无事就可以潇洒生活,再多的潇洒,也比不过有人知冷暖,有人懂悲欢。
人都是感情的动物,我们只有和别人建立联系,才能感觉到,自己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所以,在来得及的时候,多给家里的老人一些温暖和陪伴吧。
别让他们在苍老的阴影下,反复咀嚼孤独的痛苦,迷茫又无助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从起点走向终点,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中年,从中年走向晚年。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在健康的时候,为未来做准备。
多攒一些积蓄,以防未知的风险;
学会控制脾气,养好身体和心情;
多多关怀老人,弘扬尊老敬老的风气。
正如毕淑敏所写: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尽自己的能力,让身边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是与人为善的修行,也是给自己积攒福报。
老了以后,手里有钱、心头无事、身边有伴,才是一生中最大的圆满。
点亮“在看”吧,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拥有美好快乐的晚年,平安健康度春秋,幸福活到老!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