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只能靠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
(2023-07-17 16:41:25)读书学习只能靠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
曾宪荣
古今中外,自学成才的人多啊。元朝有个叫王冕的人,是个伟大的画家、诗人、书法家,可他是个穷孩子,幼年丧父,给别人家放牛为生,他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可他在放牛的时候,不断地临摹荷花。到了晚上他就去庵堂里的长明灯下看书。经过长期地不懈读书、画画,寒去春来,终于学识渊博,成为了画苑高手。王冕的伟大成就,是他在穷困中,通过自己的发愤努力而取得的成就,并非任何人的恩赐与施舍。
湖南的湘潭也出了一个伟大画家,叫做齐白石。湘潭及附近的人对他也熟悉不过的了。他是一个雕花木匠,工作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学习花鸟人物画。他就是凭着惊人的自学精神,每天画画不止,终于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美术大师。
画家能自学成才,文学家呢?前苏联的高尔基也是自学成才的伟大作家啊。高尔基出身十分贫苦,他四岁时丧父,一生只读过两年书,是做童工长大的。但还是不放松学习。当在轮船上做童工时,他负责烧锅炉的柴火,他就一边烧火,一边借着柴火的光来看书。他后来学识十分渊博,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的《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中国的影响十分深刻。
自学成才的名人很多,他们读书靠的就是自己!名人如此,我们这些学生更是如此了。
我们很幸福,人民政府给我们盖建了漂亮的校舍,派来了优秀的老师,受的还是免费义务教育。但有一条是不变的,读书还是要靠自己,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
知识和技能是装在自己的脑子里的,但不能由医师打开你的脑袋,然后把知识和技能装进去。知识和技能只能由自己一点一滴进行学习、积累,然后记忆在你的大脑里,小偷偷不去,强盗抢不走,永远都只能供你一个人运用。
我们就以语文为例。三千八百多个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必须掌握,否则你连文章都读不了,只知大字墨墨黑,小字就不认得,还讲什么理解与分析?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词意义的理解就更困难了,不记行吗?表达手段、特殊句式、修辞方法等也要掌握,不能缺少。至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文章的思路脉络和结构,写作方法等等也要认识和掌握。需要你记忆、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有多少啊!除了你自己,别人可以代替你来记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吗?语文如此,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莫不如此,都得你自己来掌握,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记忆、理解、感悟、分析是不能代替的,这是大家公认的真理。可是有些人却认为,只要进了名校,有了名师,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好糊涂啊,就是进了名校有了名师,也只是有了好的外部条件,学生自己的读书、思考才是内部条件,学习的成效主要是由学生这个内部条件决定的。学生自己不努力,再好的学校和老师,也是无济于事的。
有的家长往往把小孩子成绩的好坏寄托在社会教育机构的辅导上,这也是做白日梦!社会教育机构根本没有办学条件,连操坪、图书馆和实验室都没有,教室是租来的民房改造的,至于教师大都是当不了正式教师的人。可是我们有的家长把他们看成是神物,好像他们是天上下来的神仙,只要他们神水一点,小孩子就马上成了学霸,成了天才。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神奇物!他们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家长对小孩的具体指导和督促。
据说将来计算机能代替一部分人的分析,是不是真的不要人来思考和设计了,是落后的计算机来设计先进的计算机,我还是有怀疑的。即使有那也是将来,并且我们的考试连计算器和手机都不能带进考场,何况是电脑呢。运用人类大脑一类的理解、感悟、分析,除了我们自己,任何人和物都是被禁止代替的。
技能的掌握也是这样。如作文的写作技能,数理化的计算技能,只能由我们去反复练习而取得。至于许多生产技能,是我们要在生产中去运用和实践的,是我们自己求取生存的手段,如果别人代替,只能由别人来领取报酬了,你如何去生存呢?
如此说来,老师的教学,家长的辅导还有必须吗?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了,学校老师的教学是必需的,也需要家长的全面辅导,但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即把知识、思想、技能贮藏到学习者的大脑中去,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只能由学习者自己才能实现。至于社会教育机构的辅导,看是否与课程标准一致了,如果是一致,老师能帮助学生去理解消化在学校里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有作用。如果不一致,辅导者又不甚得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甚至是对课程标准的扰乱,恐怕要适得其反了。
读书要依靠自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还是丢掉幻想,自己去努力吧,绝对不能寄希望于社会教育机构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