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尝试交往  悦从心声——《指南》社会领域心得

(2014-11-25 19:35:25)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师天地

 幼儿社会性是在游戏、观察、学习、模仿、体验中发展起来的。它不像语言,美术、音乐通过一节活动就可学会一首儿歌、画一幅画或学会唱一首歌,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那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通过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我们班有个叫小泽的小朋友,奶奶非常溺爱他,样样以他为中心。开学进入班级,他不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非常独霸。看见别人好玩的玩具就去抢,经常欺负小朋友,拉火车总是推挤其他小朋友。而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他总是坐不住,让他在坐在位置上也不听,嘟着嘴巴斜瞪着眼睛看着我。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泽的人际交往有些困难。对照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泽泽的表现还差一段距离。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要重视。因此,我对照《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及要求,就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具体指导。下面,谈谈在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互动交流中获得的切身体会:

一. 走进幼儿   拉近距离

我每天会特别关注小泽,看看他玩什么区域,什么角色,在区域活动中他是怎么样与同伴交流,有时我会和他一起玩角色游戏,通过共同游戏和活动,在活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引导小泽在活动中多与同伴交往。通过教师给孩子创设与成人、与小伙伴交往、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的交往和体验交往。

二.指导交流   体验愉悦

每天幼儿自由活动时间,牢牢看见小泽去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因此我开展了一节《一起玩》的语言领域活动,让幼儿欣赏情境表演中知道和同伴一起玩的正确方法,知道下次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有时在餐前准备时我利用欣赏绘本的形式,和幼儿讨论什么行为受大家欢迎,想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么做。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三. 学会分享  快乐你我

       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会拿着自己的好玩具等能够想到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孩子。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了分享,这将对他一生是受用不尽的财富。为了让幼儿学会分享,我就请家长配合,从家里多拿一些玩具到幼儿园,让幼儿与自己的同伴一起分享一起玩。还组织了小班年级段的幼儿一起分享玩具活动,让幼儿感受分享玩具带来的乐趣。同时建议家长多邀请不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家长要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这样既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小伙伴的不足,也可以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四.榜样示范  家园合力

在《指南》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因此,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平时活动过程中,我会和小泽他们一起主动排队,有礼貌地对话等,使幼儿懂得要排队,使用礼貌用语等,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鲜活的教育。并且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在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润物细无声,孩子是家长、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都会有所表现。

通过2个多月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小泽一点一滴的变化,现在泽泽的好朋友也多了,也不像以前那么独霸抢玩具的现象也少了,基本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时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泽,那么就让我们在悦耳,悦新,悦目,悦意“悦”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孩子尝试交往,体验交往带来的愉悦。

                                                        刘懿影http://s14/mw690/005M68lDgy6NTlxAqLP8d&690 悦从心声——《指南》社会领域心得" TITLE="尝试交往  悦从心声——《指南》社会领域心得"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