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1959年前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藏钞100两

标签:
历史收藏 |
分类: 中国钱币 |
1912年藏历十五绕迥四十六年,西藏地方成立地方银行,1913年,开始用木刻印模,手工印刷5种单色不同面额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拉萨布达拉宫下面的“雪”城造币所内,采用木刻手工印制,用藏纸印刷,且纸币上均加盖圆形红色官印和银行的方形黑色关防。1959年之后西藏货币停止流通,并被人民币代替。
藏银百两钞,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近10种面值规格的流通纸币中面值最大、发行量相对较多、发行时间跨度最长、票幅尺寸最大、彩色套印图案最为精美的一种
纸钞,是一种版面珍贵的收藏精品之一。
特点:
21厘米长,13.7厘米高,无纪年.
1.手工填号。黑色笔迹,墨迹鲜明。最初的藏钞只有一色,蓝、红、或者土黄,极易仿制,曾多次发现在印度和尼泊尔境内
印制的假钞。于是成立了一个机构,叫“艾巴云丹”,专门负责鉴别伪钞,以及由公成班觉专职用手工填写钞票号码,并在钞票正面右方加盖一长方形造币厂黑印。
这种手工填写藏钞号码的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藏币作废止。这也成为西藏地方纸币的一个重要特点。
2.纸张特别。藏钞用纸厚实,藏钞用纸是由米林军东地方,现朗县军东区西日卡村生产。因为造纸原料中含有狼毒草根,狼毒草也叫断肠草,开红色或黄色的花,根部有剧毒。将狼毒草采来,去其花叶茎,取其根部做原料,打浆制作出藏纸。这种纸韧性好,虫不蛀、鼠不咬,纸质没有任何纹印。这是鉴别真假藏钞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纸记载了西藏的文明和发展,好像现在会做的人不多了。
3.防伪巧妙。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藏,经济较为落后,而它的纸币却有着精巧的防伪。将此钞正面迎光透*时,可看见钞纸中间有两行横写的暗字,比较大,汉译为:"西藏地方政府无往不胜"。这种形式的防伪做法,有两种传闻,一说是将两张单面的纸币,背后印上暗字,然后贴在一块,合二为一,防伪便在中间了。另一说是在造纸生产过程中用改变纸浆纤维浓度的方法制成的。另外,除了印章,纸质外,百两藏钞的右边都是毛边,这是否也是一种防伪做法,还不清楚。
4.票面复杂精美。这张纸币由西藏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仲多·格桑罗布设计绘制,纸币图案的正面,黄底红图,图为一对左右相向而立的人身狮面兽,也有人称五面王;有狮爪、狮尾,二兽各用相对的一只前爪共托起一聚宝盆,周围是祥云。内框上下,在白色纹饰上印有黑色藏文,上部是“西藏地方政府无往不胜”,下部是“政教合一藏银一百两”。内边框的左右部,在花草云饰上盖有印章,左为红色圆形达赖官印,右边框为黑色造币厂长方形火尔文印章。中框在白底红色花纹上有规律分布着八吉祥图,每边两个。有双鱼、吉祥结、法螺、经轮、宝伞、宝瓶和莲花、万字纹饰等等。 四角的方框
内,在黄底红色花草纹饰上有黑体藏文纪值,上部左右方框内为藏文纪值单位“两”,下部左右方框内为小写藏钞纪值“一百”.
http://s15/mw690/005M62R0zy79swyKeaqee&690 纸币背面,画面中心是一副横式精美版画,一老一少两位圣者坐在菩提树下,老者右手持宝壶滋润大地,左手含在胡须下;少者双手各持一宝碗,右手高举齐眉,左手收在胸前;老者前方有一卧鹿,右前方有一满盛食物的大盘,右后方有一聚宝鼎,左端有一对仙鹤,右方有大海和海岛;菩提树左右上方有一对作相向方向飞翔的蝙蝠,一幅长寿、和平、幸福、美满的景象。纵观整个幅面,在保持花边、花球为框的传统设计形式的同时,画面中精心加入“和睦四瑞”、“八吉祥”、亭台楼阁、宗教人物等藏族传统图案,使这张纸币富有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
http://s10/mw690/005M62R0zy79swAU1kZ19&690
http://s4/mw690/005M62R0zy79swCMv4fe3&690
中间的藏文水印.
前一篇:我收藏的英属东非钱币
后一篇:二件不同时期的香港粤东磁厂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