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书写及笔顺规则

(2014-10-17 21:18:40)
标签:

股票

汉字书写及笔顺规则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而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最小的练笔单位。(其中有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B>介绍笔画>笔画的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方式。

汉字的数量无限,但是部件的数量有限。现行汉字的结构分为以下几种:

1、        左右结构:明 许

2、        左中右结构:粥 辩

3、        上下结构:岩 界

4、        上中下结构:器 赢

5、        全包围结构:国 围

6、        半包围结构:凤 凶 区

7、        穿插结构:爽 噩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的笔画的先后顺序。独体字和合体字都有书写顺序问题。 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则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 笔,决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会感到不方便,不自然。 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也便于汉字的排序、检索、信 息处理。
     一、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 : 人
      

2、先横后竖:十     

3、从上到下:三       

4、从左到右:理       

5、先外后里: 问   

6、先外后里在封口: 国     

7、先中间后两边:小      

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发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厅   

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凶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同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在左下       

三、写字笔顺口诀:

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

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

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有点后补;

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

三框首横末折,大囗最后封底;

注释:

中间突出的字,如“山”、“小”、“办”、“水”、“承”等。

上有点的字,如“犬”、“尤”、“戈”、“龙”、“成”等。

上包下的字,如“冈”、“同”、“网”、“周”、等。

下包上的字,如“凶”、“画”、“函”、“幽”等。

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区”、“匹”、“巨”、“医”等。

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园”、“国”等。

书写方法:

独体结构的字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不带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则成没有意义的字。这类字虽字数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更重要的是把它用作偏旁部首,与构字单位组合成合体字,成为构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独体字的书写要领是:均衡匀称,重心平稳,疏密适当,斜度相宜。

1.       笔画较平直的字,处理好横与竖的伸缩关系。

2.       斜笔画多的字,要做到平稳,需找准“重心”。

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由此可见,掌握左右结构的写法,对习字者显得更为重要。左右结构的特点是:左敛右展,左损右补,左让右争。其书写要领是:左小右大上齐平,左大右小下齐平,笔画多者细而密,笔画少者粗而疏。

1.“左小右大上齐平”是指书写左边笔画少而短,右边笔画多而长的字,应右边占的比例大,左右两部分的上部应齐平。

2.“左大右小下齐平”是指书写左边笔画多,右边笔画少的字,应右让左,把左边写得宽大些,右边窄小些,左高右低,下面近乎齐平。

左中右结构是由三个部分自左至右横向排列组成,与左右结构同属于横向型结构。

1.尽量把每部分写得窄长一些,保持方块字“方”的形态。

2.三部分尽量做到穿插适当,力求紧凑,防止松散。

3.笔画多的部分所占比例宽大些,笔画少的部分占的比例

窄小一些。

4.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中间部分要重心平稳,疏密匀称,体大偏上(指笔画多的部分),左右要均匀相称,向中间呈朝揖状。

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相叠而成,其书写要领是:平稳重心,上下协调,左右对称,上收下放。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必须找准重心。

2.       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关系。

包围结构是内外组合的结构形式,其字心被两面以上的外框所包围。它可分为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两类。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关键是写好外框,外框决定字的大小、方正。

这就是我们对于汉字书写及其规律的粗浅认识,希望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