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组,武红英,勃朗宁戏剧独白诗《波菲利亚的情人》赏析

(2014-11-28 10:14:43)
标签:

情感

勃朗宁戏剧独白诗《波菲利亚的情人》赏析

    Porphyria’s Lover(《波菲利亚的情人》)这首诗是勃朗宁早期诗作的优秀作品。这是一首叙事诗,诗采用了所谓“戏剧性独白”这一形式。在“戏剧性独白”里,诗的叙事者不是诗人而是诗中的一个人物,所有的诗行都是第一人称说话人对另一个人讲的话。尽管听话人从未直接说过只言片语,但从说话人的话语里,我们不仅能感觉到他的存在,而且能逐渐摸清他的身份和性格。这首诗它是以一个情人男子的口吻来讲述的。在一个风雨之夜,那个男子所钟爱的波菲利亚前来相访,两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但是男子唯恐有朝一日失去此时此刻的幸福,于是用女子的长发缠绕着女子的脖子,将她勒死,使他们的爱永远停留在那幸福的一刻。戏剧独白诗所具有6 个主要特征:说话者、听者、场合、听者与说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物性格的揭示、戏剧行动及现场发生的事件。《波菲利雅的情人》这首诗,属“非典型戏剧独白”形式,这一类戏剧独白缺少一到二个“典型戏剧独白”的特征。在这首诗中, 缺少听者和听者与说者的互相影响这两大特征, 但其他特征都比较明显。说话者:情人;场合:戏剧独白是在波菲利雅的情人勒死波菲利雅后,开始整晚任意摆弄尸体这样的场合发生的;人物性格的揭示:通过说话者的独白揭示的是一个充满占有欲、心胸狭隘、心理变态的人物性格。戏剧行动及现场发生的事件:波菲利雅的来访和她被勒死及戏剧独白者任意摆弄尸体的那几幕。

    《波菲利雅的情人》一诗,开头“今夜的大雨来得太早,紧接着刮起了阴冷的风,他凶狠地折断榆树梢,把湖水搅得乱翻腾,我用快要碎的心在听。波菲利雅悄悄走进来,立即把寒冷和风雨关在门外面,她跪下,在阴暗的壁炉里,燃起火焰,使小屋变温暖然后站起身,把滴水的披肩和斗篷从身上脱下来,摘下脏手套往旁边扔,脱帽把潮湿的头发披散开,最后她紧挨着我坐定,并且叫我。”一方面,这个开端很直接,一下子给出了大量信息诗里有一个说话的“我”和一个“波菲利雅” 在一个风潇雨晦的夜晚,她只身来到旷野村舍独会情人 同时从波菲利雅的穿着打扮,我们还得知,她来自一个贵族家庭;我们从诗歌开头部分看出,场景描写里面弥漫着一种情人在波菲利亚来到并没有欣喜迎接与激动的气氛,而且情人是一言不发,是由波菲利亚叫唤情人的。如“来得早的大雨”  “阴冷的风”  “凶狠地折断榆树梢”“快要碎的心”等而波菲利雅的到来却“把寒冷和风雨关在了门外” “使小屋变温暖”。这时的波菲利雅是完全的沉浸在爱人那里,她根本不会去想他的爱人是什么心情,她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紧接着,人讲“没有答应声,她就拿我的手去搂她的腰,露出她的光润雪白的肩,把披在肩上的黄发都拨掉,把我的脸靠在她肩上边,又用披散的黄发盖住我的脸,她低声说,她很爱我,可她太软弱,尽管努力过,挣扎的情欲还是挣不开那自尊心的束缚,也不能解脱虚荣的联系,把自己永远的给我。但有时情欲高涨难按压,连今夜的欢宴也不能阻挠,她突然想起一个为了爱她而憔悴的人—这爱全是徒劳,所以她冒着风雨来到了。波菲利雅和她的情人形成很鲜明的对比,波菲利雅主动、充满激情、富于行动力,她的情人被动、沉默、对波菲利雅的热忱没有任何回应。然后她“ 并且叫我”并“拿我的手去搂她的腰”波菲利雅还“露出了她光润的肩膀并且让我的脸靠在她肩边。”不是诗中的男人主宰当时发生的事件而是女主人公马上控制了两人的关系。这种主动姿态对于而言既是他所渴望的又是他所畏惧的。波菲利雅是贵族, 她的情人, 即独白者, 是平民。可以说,独白者并没有身份地位的优势, 他唯一的优势在于他是男性。所以,他自认为身份的低微,而且一切都是波菲利亚在主宰一切,而“我”自始至终不曾说一个字只有波菲利雅在叫他向他倾诉爱情 表白自己的真实心境 正是在这样的无言无语中 在对交流的拒绝中,他的自卑心理或者是病态心理,更加的强烈。于是 一个谋杀他人的念头萌生了。而且,尽管波菲利雅说她爱他但他还是认为“她太弱 尽管努力过,挣扎的情欲还是挣不开那自尊心的束缚,也不能解脱 虚荣的联系, 把自己永远给我可见“情人”对波菲利雅感到不满意,“情人”认为出生高贵的波菲利雅心仍然掺有杂质,不能摆脱门第的观念和虚荣心的束缚,下嫁给出生卑微的他。他心里的矛盾与愤懑更加浓烈了。

于是在谋杀前他有了幻觉“我真的仰望了她的眼睛,它们快乐又自豪,我终于知道了波菲利雅崇拜我吃惊使我的心膨胀,当我考虑该做什么时,膨胀在加剧。此刻她是我的,我的,纯洁无瑕,美丽完好。”在这里, 波菲利雅的想法是由他转述的, 这一切都是他内心的美好的幻想,他的丑陋的心理会使他的可怕的行动更加的紧迫与真切。所以为了她的“纯洁无暇 ,“美丽完好”,他终止了她的生命, 帮助她变成了他理想的情人。“我想到有件事要做,就把她的全部头发当作一根长长的黄绳子,在她的小脖子上绕了三次,勒住了她的脖子。她不疼,我知道她一点儿痛苦都没感觉到。她的眼像关住个蜜蜂的小花苞,我小心地打开她的眼皮,那双无瑕的蓝眼睛又笑了。然后我解开她颈上的长头发,在我的热吻下,她的脸上又泛出红晕和光亮。我把她的头撑起,像以前一样,不过这次是我的肩膀担起她的头,它静靠在我肩上。玫瑰般的笑脸是那么欢快,因为它实现了最大的愿望,瞬间把蔑视的一切都甩开,代之以得到了我,它的爱!” 现在“它实现了最大的愿望, 瞬间把藐视的一切都甩开, 代之以得到了我, 它的爱”。这时勃朗宁干脆把“她” 用“它” 代替, 表明波菲利雅已完全被物化。他杀了波菲利亚之后一直处在假想状态:“她不,我知道她一点儿痛苦都没感到。” “ 那双无暇的蓝眼睛又笑了”,“在我的热吻下,她的脸上又泛出红晕和光亮。”“ … …它静靠在我肩上。 玫瑰般的笑脸是那么欢快,” “情人”认为他的想法就是波菲利雅的思想,至少现在安静的她是这样。他认为她是满足的,他的内心是黑暗的,他为了完全拥有波菲利亚而勒死了她,他还在为他犯下的错误而开脱,然为波菲利亚是幸福的。在我看来波菲利雅的情人就是一个自私、冷血、无情的刽子手。

    当波菲利雅死去后独白主人公表达了交流的愿望“波菲利雅猜不到 她的心上人多希望自己的话语能为她所听见。因此,现在我们坐在一起,整夜没有人打扰,上帝也不曾发一言。”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上帝不曾发一言”, 意为对这一疯狂的谋杀行为 上帝没有做出他的评判。在这首诗中, 作者也不曾发一言, 如同那个不评判的上帝。然而作者借情人的描述,我们也看出 表达了对女性的深切同情。

    勃朗宁笔下的主人公或是企图压制他人或是被他人压制 或是被某种信念、情感所控制 或是自身性格的弱点禁闭着他 没有一个是自由的。塑造出众多丑陋的、心理变态的艺术形象 自是为了揭露为了扬善惩恶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警示世人“爱不主张占有,而是给予自由。”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爱”而不是男人对女人疯狂的占有欲。如果仅仅因为自私的虚荣心而控制自己的爱人,折磨自己的爱人,这不是爱,这是残忍的虐杀,是一种疯狂病态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