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翁婕 第五小组 华兹华斯《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赏析

(2014-11-14 23:50:39)
标签:

股票

1798-1799年间,华兹华斯与他的妹妹多萝西一起在德国度过了一个没有亲朋的孤独的冬季,期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露西》组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正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清新脱俗的小诗很好的践行了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序言》中所提倡的: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为题材,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短短的12行诗包含了一个大千世界。

一、诗歌意象的多义性。“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虽然中文将其翻译成了《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但是“way”在英语中意义非常的丰富,有道路、方向、方式、路线、风俗、作风、愿望、意愿、健康状况等含义,如果单纯理解为道路、方向的话,那么这里既是指“她”选择了一条无人踏足的小路,可以隐约透露出“她”孤僻清高”的性格特征;但同样的,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作风,即诗中的女子选择了一条符合自己作风的道路,“她”在诗中化为了“遗世而独立”的代表,有点类似于三闾大夫所讲的“世人皆醉我独醒”。而第二行“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当中的“spring”也同样的内涵深远,它即可以代表“泉水”又可以代表“春天”,如果代表着泉水边,那么就单纯的表示地名,如果延生为春天,则更具有反衬意味——在这良辰美景之中,却没有人来赞美如此美丽的姑娘!

二、诗歌中弥漫着孤寂。整首诗都渗透着浓郁地哀愁,标题就是“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孤独一开始就抢占了先机,而后第一节三、四句,“那儿无人赞颂这位姑娘,也难得有人会爱她。”点明了姑娘一开始的选择就注定了她将“一人前行”。第二诗节——“她像不为人见的紫罗兰/被披青苔的岩石半掩!/她美丽如同一颗寒星/孤独地闪烁在天边。”她虽然像紫罗兰一般高贵、秀美,她虽然像恒星一样发光发亮,但是却依旧没有人垂涎,只得“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而诗歌最后一句“对于我呀。世界已非往昔”更是诗人自己进入诗中,高歌“孤寂”的主旋律,渗透出对“人心不古”、“物是人非”的惆怅和落寞。

三、诗歌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歌都是由简单意象构成的简单画面——在了无人迹的小路旁,住着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她似乎同整个世界都格格不入,独来独往、形单影只。华兹华斯被冠以“湖畔诗人”、“自然诗人”,他总是乐于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事物,诗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姑娘,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但又很特别的人物,她其实是“紫罗兰”,是“星星”,但是人们却根本不理会她,诗人在这里体现了对“卑贱”的田园生活的赞颂和对人们趋之若鹜“世俗”生活避之不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