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 王莺莺 浅析象征手法在雪莱的《西风颂》的运用
(2014-11-08 14:36:25)浅析象征手法在雪莱的《西风颂》的运用
抒情短诗《西风颂》诞生于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树林里漫步时,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恰似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谱写了不朽的之作。诗歌开首就是对“西风”的热情呼唤:
彪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
由于你无形的出现,枯叶四处逃窜,
自然界的风被拟人化,虽然“无形”,但却充满狂暴的威力,它使万木萧疏,扫除的是枯死的落叶,而“西风”所代表的正是与萧索万木相反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在诗歌中,诗人还描写到:
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
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
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
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西风以巨大的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西风“吹出”“火花”,而“西风”所代表的正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革命力量的形象。在接下来的诗行中,诗人又把“西风”的另一种力量进行了细致描绘: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子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
……
彪悍的精灵,你的身影遍及四方;
听吧,你既在破坏,也在保藏!
“西风”在破旧的同时还要立新,是“西风”把预示希望的种子送到“黑暗的越冬床圃”,为春天的到来、为万物的复苏、为生命色彩的绽放而做好铺垫。“西风”它既破坏又保护,爱憎分明。而诗人在诗歌的第四节中则明确将“西风”与自己相比,以西风自喻,将其当作伴侣: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象在少年时,作为伴侣,
……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卷起,
就象你卷起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像你,
像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我”本应像“浮云”、像“波浪”一样追随“西风”,尽情挥洒自己“骄傲,不驯,而且敏捷”的自由不羁的个性,但我却为“岁月的重负”所压!所以“我”要呐喊,“我”要反抗,“我”要凭借“西风”的力量来推翻这沉重的岁月: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象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象从未灭的余烬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人将自己写就的诗歌比作“符咒”,借此来表达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抨击。诗人请求“西风”将他声讨黑暗社会的檄文播散“天地间万户千家”,突出了“西风”传播革命思想和反抗意识的伟大力量。诗歌最后两句更是全诗的高潮、全诗的主旨,是点睛之笔:西风吹响了“预言的号角”,象征着革命胜利的必然到来。由于“风”的意象在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频繁使用,它成为一种积极力量的象征,一种激发美好事物的象征。浪漫派诗人雪莱把“风”作为诗歌创作或精神启发的动力。
《西风颂》采用象征手法,整首诗从头至尾环绕着秋天的西风作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雪莱对革命前途和人类命运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他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光明必定取代黑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