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萨与叶芝《当你老了》比较赏析(第2小组 汪莹)
每首诗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的情感、格式、内容无一不与诗人本身、诗人所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当你老了”在龙萨与叶芝的笔触下由同样的求爱诗刻画了两幅不同画风的“风景”。时代的差异让两者尽管有着同样的主题、相仿的意境,却表达出了各异的味道。
两首诗的比较一直以来都有人讨论,有人喜欢龙萨的高傲,有人赞美叶芝的真挚,有人批评龙萨的女性歧视,有人反感叶芝的矫揉造作。一千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只能将自己带入诗人创造的风景,用自己双眼找寻到诗人带给我的色彩与美丽。
在我看来,相仿的炉边意境、同样的爱而不得、相似的“爱情追忆”都没能让两者在历史长河中汇流,两幅韵味各异的画将各自的时代特色鲜明的表达给了所有读者。读起龙萨的《当你衰老之时》,展现在脑海中的就是一幅“男主人公带着高傲的神情,或畅快或不忍的看着只拥有半个侧面半个阴影的女主人公”的场景,仿佛是油画一般的静止让整个画风都凝固住了似的。捧起叶芝的《当你老了》又是一番别的韵味,“女主人公捧着诗卷,带着冥想的神情,想象中的就是男主人公(亦就是诗人本身)手捧着娇艳的玫瑰,单膝跪地,神情充满赤忱与真挚,浓浓的爱意仿佛就要溢出来似的”,整幅画面仿若中国画的画风,让人带着想象,不断揣摩。
不同的时代造就的是不同的世界观,即使是同样的题材也能奏出不同的乐章。
龙萨身处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身为贵族的骄傲以及社会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不是现在的我们可以真正想象到的,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有那样真诚的体会,也就难以发表什么批评性的言论,只能带着客观的眼睛,不断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人的骄傲与自尊。诗人的骄傲让他理所当然的畅想着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时的后悔模样,带着微翘的嘴角,即使身处地底,即使生命已逝也不能阻止诗人灵魂之花高贵的绽放。在那样特定的时代,男性对于女性的爱由于地位的差异总不可能那样纯粹,男性骨子里的骄傲让他们总是爱自己更多一点。而龙萨整首诗就我看来更动人的不是爱情诗的美,而是诗人骄傲、高贵的的气场,即使带着些微浮夸,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不予修饰的自恋,这在当时的贵族眼里也许是一种美德。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叶芝已经跨入现代的大门,拥有着具有开创气息的钥匙,迈向现代派的步伐。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中,诗人即使借鉴了许多龙萨诗的内容,朦胧的炉火、久藏的诗集、曾经年轻貌美而今却红颜不再的老妪、而今早已不在的曾经的追求者等等,却仍旧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采。“grey”、“nodding”、“shadows”这些描摹心上人的词汇较龙萨诗更为精致与传神。不同于龙萨诗中半阴影而显现不出容貌的女主人公,叶芝精心的展现了心爱的女子,并将其作为整幅作品的中心,辐射开来,更加使人看到诗人浓浓的情意。没有了骄傲的气场,诗人试图用真挚打开爱人的心扉。暂且不论诗人真的能否做到如诗中一般的深情,但就诗本身所表现的情感也确实动人至极。没有女人会不害怕自己的容颜老去,如果真的遇到一个“爱你衰老着的脸上的悲戚”的男人,相信不会有人忍心去选择拒绝。
两首诗没有孰优孰劣,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就会有不同的思路出现,也能发现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色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