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之保护野生动物》教学设计

(2015-09-12 13:56:4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环保之保护野生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教学资源分析:

    小学环境保护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努力开发更能体现课改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以家乡的环境资源为出发点,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确立了本次活动《走进野生动物家园》。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能够发现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究的热情 ,愿意亲身实践,愿意走入社会进行调查活动;能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能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和探索一些问题。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少一定自制力,和计划性,需要教师及时、细致、全面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而通过开展关于自然问题、社会问题探究,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次主题活动,预计达到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围绕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以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教师发展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认知目标:认识并了解二十五种野生动物的自然特征、生活环境、及目前的生存状态。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情境创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环保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教师努力创设和营造教学情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探讨他们喜欢的动物,自己确立想要了解哪一种野生动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在活动实施阶段让他们走入社会这个大的环境里,调查访问周围的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学习。

2、教学方式及手段:先组织讨论,小组研究调查方案;然后进行社会调查工作。课上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展示,汇报研究成果。此外,教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信息,提高学习兴趣,更多、更快、更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

3学习方式: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研究课题为中心,自主确立调查方案,及成果展示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活动)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信息

课前指导学生讨论确立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地点、预设问题等,这些都是由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来决定。这样充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分析研究问题能力。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

1、常规训练----知识发布:

在开学初,教师就让学生制作资料卡册,把每次课要收集的资源都记录在上面。每次上课开始都有名学生发布一条与本节课主题有关的知识,发布后还要向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师生进行评价打分。而这节课,就请学生发布一条关于野生动物方面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创设情境。

2、交流信息、取长补短:

教师让他们把关于野生动物的资料卡、及相关的图片、照片、明信片、邮票等拿出来先小组内进行交流、欣赏、传阅,然后在各组间进行。看谁收集的资料多。然后,让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并请资料主人谈谈是如何获得的。他们乐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样能使学生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扩大信息量,体验收获的快乐。

3、整理资料、探讨分类:

各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到一起,进行讨论:“野生动物可分几类?说出理由和根据”。在此期间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倾听并参与他们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然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正确的分类结果。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相互作用,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精神。

4、在课件中,了解认识野生动物

把野生动物按照鸟类、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制作成直观生动的课件,学生想先探讨哪一类,就点击哪类。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把自己想了解、及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记录下来,然后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拔、和补充。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认识了解野生动物的基本特征、生存状况、保护级别。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保护野生动物、关注环境的意识。多媒体教学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5、做动物趣味题:

课件展示三类动物的题型:动物成语、动物歇后语、动物猜谜(所填动物还需要用英语表达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主要采用抢答和必答两种形式进行。最后给优胜组发小礼物作为奖励。此环节能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英语等学科整合起来。

     6、展示、评价研究成果: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用各自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课前进行社会调查、及收集资料的结果。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也可以用调查报告、手抄报、电子报刊、图片展览等形式来展示。这最能体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品味反思。

7、发出号召、积极行动:

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每人说出一条保护野生物、保护环境的措施来结束本节课。让他们把对环保的认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空谈、不流于形式,积极的行动起来,为家乡、为保护野生动物做贡献!

六、控制预案:

在“认识和了解25种野生动物”的环节上,可能一种动物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相关的内容,讨论很长时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主要的信息点就可,学生比较了解的动物点到为止。另外在“动物趣味题”抢答环节上,可能很多学生同时站起来回答,很难分清到底谁先答对的,如果这样,就都改成小组必答题。

七、达成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一定会加深,能更加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合作精神和自教师发展意识也会增强。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会得以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