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儿童节》教学反思
(2014-11-30 07:30:5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综合实践活动
《快乐的儿童节》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实践课程,不等同于其他的课程,它是由教师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有特性的自主设计,创造出一种生动的课程,要在课程中十学生又动手又动脑。
《快乐的儿童节》这一活动主题就是在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结合学生的喜好,创建使用和开发这一活动主题进行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提倡学生全方位的参与其中,动用学生的眼、口、和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参与多种学科相结合,如,活动过程中汇报讨论交流结果时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与美术、科学社会、自然、等学科整合。在探讨小组的活动子题目的时候,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选择确定自己喜欢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大”课。它大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课程中所要调查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有一定的深度的。那么他们的能力行吗?其实细细想起来实践活动课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其实综合实践活动,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题。因此在选题时完全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活动资源选。那么就会使活动变得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过去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来“活动育人。”故此,我就从学生盼望喜欢的儿童节这一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了这一活动主题,训练学生在亲自调查访问、亲自搜集资料、亲自记录亲自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从整个活动过程的第一阶段看,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参与意识比较强,能够积极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活动主题,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活动方案,并能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完善方案,基本上达到了本阶段的活动目标。
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也发现学生在选择活动主题时,思路还是不够广泛,创意不是很新颖,教师过于相信学生,应该适当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路再开阔些,选择更有意义更有创新动主题进行研究,因此,在进行第二阶段活动前,一定要把第一阶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的活动主题及方案得到完善,然后使第二阶段的活动,开展的更有生动,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