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物景观理论】河流消落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一)——河流消落带景观基础知识

(2015-06-16 18:50:40)
标签:

植物景观理论

分类: 植物景观理论
自古人类就“逐水草而居”,无论是水网遍布的江南,还是大漠飞沙的塞北,河流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河流消落地带自然成为人与河流交流的主要场所。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人类对河流不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建设,不仅破坏了人类自己的利益,还使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也失去了家园。为了使河流重新成为生态多样、环境优美的栖居之地,河流的生态修复正在被广泛关注,滨河消落带景观重建与更新也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与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密切联系起来。
1、河流消落带以及河流消落带景观的定义
    河流消落带(Hydro-Fluctuation Belt)是指由于水位的季节性涨落或周期性涨水,导致位于河流或水库沿岸、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之间、周期性地被淹没和露出的带状区域,也被称为河流涨落带、河流消落区、河流滩涂、河漫滩等。
    河流消落带景观是指河流与其周边相连陆域、水际线、构筑物等一切可视物质形成景观存在的总称,通俗称为河岸景观。这里所指的河流包括河流的平面尺度、水深、河流生态系统、水质、流速、地域气候等要素都是影响河流消落带景观的重要要素。陆域范围包括在陆地上着生的植物群落、动物及微生物群落、附着在陆地上的建筑物等影响观景感受的一切物体。水际线是指河水与陆域的分界线,连接水路之间的各种要素,水际线的景观丰富度最高,又可满足人的亲水心理,是河流消落带区域中最吸引人的景观带。
2、河流消落带的分类
(1)按形成原因分:
    自然原始型河流消落带:自然界天然形成的、具有良好的植被基础、稳定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景观形态,洪水过后自我恢复时间短,是现代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力求达到的原始样板。
    人工干预型河流消落带:是河流渠化后的产物,防洪堤工程完成后遗留部分自然土堤,属于硬化河堤向河流的自然延伸部分,充当一定防洪护堤作用。河流中夹杂的泥沙也比较容易堆积在土堤边缘,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消落区域,但是这种消落区域生态结构较单一,受防洪堤阻隔影响较大,无法完成河水流与陆地直接的物质交流与交换。

(2)按地表附着物构成分:
    沙地滩涂河流消落带:主要由泥沙沉积形成较厚的淤泥土质层消落区域,河流含沙量决定其面积大小和结构稳定性,长期受河水浸没,枯水季面积明显增大与河道连成一体。此类型消落带主要生长周期短、耐淹能力强的草本植物,景观形态单一。
    卵石漫滩河流消落带:由于地质条件不同,河流上游的石块被河水冲至下游某区域,经历长期堆积形成卵石漫滩型消落带。该区域结构稳定,不受河水涨落影响,但是地表覆盖的卵石阻碍植物的生长,一些生命力顽强,耐贫瘠的植物种类穿过卵石缝隙生长。
    湿生植被河流消落带:在周期性变化稳定、汛期较短的流域内形成的消落带,汛期作为河流泄洪缓冲地带,非汛期水量丰沛,为植被发育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生长大量种类丰富的湿生植物,并由草本植物群落不断向物种复杂程度更高的灌丛群落演替。因此生态结构稳定,为多种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也具有很高的景观观赏价值。

3、河流消落带景观的构成
    河流消落带的景观并不局限于消落带范围之内,还包括周边一切可见的景物。我国历史上已有众多关于河流消落带景观的描绘,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七首诗中描述了诗人漫步在春风和煦的成都锦江江畔,繁花、粉蝶、莺雀等构成了河岸边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春江潮水”、“明月”、“芳甸”、“汀渚”、“孤舟”、“鸿雁”等系列景观元素的描写,引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充满哲理的思考,彰显了意境的含蕴。http://s7/mw690/005Lwvu4gy6T75CU5xk66&690

河流消落带景观构成

4、河流消落带景观与滨水景观的区别
    滨水空间(waterfront)指江河、湿地、湖泊、海洋等水域与陆地的水陆交界区域,它既是水域的边缘地带,也是陆地的边缘地带。滨水景观指滨水空间内一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的综合体,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绿色生态空间。
    河流消落带景观与滨水景观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在空间分布上,河流消落带景观指位于河流最低水位线和最高水位线之间的区域,即防洪堤坝以内的滨水地带;滨水景观包含的范围则更广,由水域、滨水消落带、陆域三者构成。可以说,河流消落带景观是滨水景观的一种类型。在景观上,永恒持续的水文变化、自然过程赋予了河流消落带动态的景观变化,阴晴雨雪、四季变化都给游人带来不同的观景体验,与其他区域的滨水景观形成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在生态上,河流消落带景观是滨水景观中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区域,常面临着土壤侵蚀、水质、土质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诸多问题。
5、国内外研究状况简述
    国内外对于河流整治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河流消落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开展已久,这些研究所形成的理论对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但在理论上没有明确提出河流消落带生态景观营造,主要是针对生态护岸、生态工程治理、滨水景观设计等理论研究,缺乏把周期性洪水防御、河流消落带生态修复和滨水景观设计结合起来的研究和实践,没有明确消落带景观设计的具体模式。并且,大多数的研究没有从游人游憩机会的角度去考虑河流非汛期可观赏景观中涉及的自然、人及社会文化的因素,该方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对于河流滨水景观效果的要求。
    在实践方面,到目前为止对于河流生态护堤的实践是零碎的,运用生态固堤的理念只体现在个别滨河公园设计或河道工程的部分非重要节点,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河流消落带生态景观构建的体系,去指导具体生态河道工程的设计、实施及管理。因此有必要将构建河流消落带生态景观的理念具体化,对如何将河流生态整治理论、滨水景观设计与生态防洪有机结合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河流生态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及治理成效。
(本篇由黑豹工社侯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