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理论】经典案例分析——柳浪闻莺友谊园樱花草坪

标签:
植物景观理论 |
分类: 植物景观理论 |
图1 友谊园草坪实测平面图
图2 “日中不再战”纪念碑
图3 沿路一侧林缘鸡爪槭、红枫配置
图4 视角A全景(请旋转屏幕查看该图)
图5 视角B全景(请旋转屏幕查看该图)
图6 视角C全景(请旋转屏幕查看该图)
图7 视角D全景(请旋转屏幕查看该图)
图8 布置于林缘的雕塑
友谊园樱花草坪位于闻莺馆东侧,1963年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东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情趣(图2)。该空间以密林围合,一面朝向“日中不再战”纪念碑,一面临水,地形起伏大,外高内低,具有很好的私密性和围合感。空间类型丰富,既有大面积的草坪,也有以拐枣孤植,无患子、樱花群植形成的林下空间。它们之间以包容、接触结构构成了一个空间层次、光影变化丰富,活动类型多样的人性化场所(图4、5、6、7)。在案例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草坪空间可开展球类等动态活动,而林下空间常作为人们休息、野餐等静态活动的依靠。
园林设计要求意在笔先,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也不例外。该空间以日中友好为主题,配置了110多株樱花,以量取胜,早春时节,一片樱花的海洋,非常壮观。在路径的处理上,一边以樱花夹道形成走廊空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暗示的作用,同时也与该空间形成了疏密、明暗的对比,让游人进入此空间,有豁然开朗之感。另一边以17株樱花和无患子为主的林下空间来围合,作为路径与空间的一个过渡性空间,既有一定的围合感,又可保持视线的通透,构成框景。
园林植物空间的细节主要通过植物材料来体现,植物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中以点、线、面三种形式来影响空间。拐枣点状种植于草坪中,以其较高的枝下高和浓郁的树冠,增强了空间的景深(图4、5);点植于林缘,丰富了林冠线的变化。
作为空间边界的林缘线,同时也是主要的赏景面,从平面图和表2可以看出,林缘配置的植物以樱花、鸡爪槭、桂花等灌木为主,且花灌木的盖度高于常绿灌木的盖度,季相变化丰富。对于朝向空间的林缘线采用大量的樱花配置来营造整体空间气氛,而对于朝向道路的林缘处理则以鸡爪槭和红枫为主,这样既不会混乱,又能丰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图3)。为了突出主题,在林缘布置了两个雕塑小品,掩映与樱花丛中(图8),丰富了空间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特色,林缘线曲折变化,增加了空间的层次与景深。
面的处理主要体现在植物盖度的变化上。RZ-01、RZ-02、RZ-03三个植物群落很好地起到了控制私密性的作用,将空间与外部环境完全隔开,植物的盖度较高,灌木层盖度、地被层盖度明显高于乔木层盖度,因为这两层是以实体来限定空间的,高度在0.35m-6m范围之间,能很好的起到控制私密性、阻隔视线的作用。从常绿落叶比来看,常绿乔木盖度明显高于落叶乔木盖度,常绿地被盖度明显高于落叶地被盖度,这样能更好的控制私密性,空间的围合感更强。而对于RZ-04植物群落,其本身是作为一个林下空间形式而存在的,植物种类较单纯,以无患子、樱花落叶树种为主,枝下高较高,地被层几乎没有,这样能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和游人的穿行。
(作者:李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