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理论】经典案例分析——花港观鱼南门入口草坪

标签:
植物景观理论 |
分类: 植物景观理论 |
图1 南门入口草坪实测平面图
图2 视点A草坪空间全景
图3 视点B草坪空间全景
位于花港观鱼南门入口,空间狭长,纵深感强,约4673㎡,以欣赏秋色为主的半开敞草坪空间(图2、3)。虽然面积不大,但通过一条树带和三个树岛的组合,形成曲折、疏密变化的林缘线,使空间收放适宜,丰富了游人的空间感受,这正是该空间的亮点所在。
为了体现秋色的空间主题,选用了无患子、鸡爪槭、枫香等秋色树种,且都配置于林缘,由于植物个体之间的竞争,林缘植物都向草坪空间伸展,既突出了空间主题,又丰富了林缘的色彩。从附表可以看出,NM-01、NM-03、NM-04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盖度都是无患子和鸡爪槭最大,这三个群落成三角布置,而NM-02群落虽然乔木层以枫杨为主,但灌木层仍以鸡爪槭为主,无论是立面上还是平面上都强调了空间的秋色氛围。
该空间靠近南山路,故NM-01植物群落成带状布置,以浙江楠、桂花、红茴香和洒金珊瑚等常绿成分来起到隔离的作用(图4、5)。由于空间形状较复杂,空间收放自如,增加了空间的景深和动态观赏的趣味性。
由于空间尺度较小,所以没有孤赏树的布置,取而代之的是以树丛的形式,既可以作为面而存在,又可以看成点状植物景观,在划分空间,增强景深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如群落NM-03,1株无患子和8株鸡爪槭的组合,秋色艳丽,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图6、7)。
对于林缘线的处理是该处的亮点,该处林缘线线形变化丰富,且林缘植物配置合理,灌木层基本上以鸡爪槭为主,自然飘逸(图8、9),地被层林缘还适当配置了棣棠等开花植物,生态结构合理,季相变化明显。林冠线变化幅度较大,20m以上的枫杨在此类空间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拉开了立面的层次(图10);如位于林缘的枫杨,更能起到空间转换的作用(图11)。
图4 视点D 植物群落NM-01
图5 视点C 植物群落NM-01
图6 视点E植物群落NM-03春景
图7 视点E植物群落NM-03秋景
图8 视点D 春景
图9 视点D 秋景
图10 植物高度分析图
图11 视点F春景
从该空间可以看出:面的植物组合乔木层以落叶树为主,季相鲜明,与秋色的空间立意一致;灌木层常绿、落叶相当,但给人感觉围合感依然较好,主要是由于乔木层的常绿成份枝下高较低,以及地被层的洒金珊瑚高度较高所致;地被层常绿为主,少量落叶成分配置与林缘,既生态又丰富了林缘色彩、季相变化。
(图文:李伟强;编辑:邓文莉;转载请注明黑豹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