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咏史怀古诗词结构教学法

(2016-09-26 10:03:32)
分类: 市级小课题研究

 

浅析咏史怀古诗词结构教学法

摘要:咏史怀古诗词,是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蕴含的感情比较深刻,学生难以理解把握。本文从归纳其规律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其大体的结构,然后运用结构法解决现实中的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问题。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词    结构法   规律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阐释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我所说的结构教学:是在阅读分析鉴赏大量现象的基础之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其一般的规律,做到由现象到本质,从而再运用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类似的问题。我以下图来说明。

个别                      一般                        个别

感性的具体的            抽象的规律性的            具体的感性的

看山是山                 看山不仅是山              看山是山

    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我们把通过大量阅读分析鉴赏得出的规律性的东西,作为一种载体,作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的工具,从而以尝试为主线,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下面我就以我在咏史怀古诗词方面做的一点简单的探索,来谈一谈。

二、规律总结

咏史怀古,就是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联想自身际遇或国家时运,针对古迹或者与之有关的古人而发生的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怀抱负,或借古讽今,讽刺时政。一般来说,我们从题目是可以看出来的,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从题目一看就可以得知是咏古遗迹----赤壁,当然,也可能由古迹联想到人。《蜀相》从题目一看就可以得知是咏古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登高之作,也是怀古之作,作者登临北固亭这个古迹,不可避免地想起发生在这里的人或事,从而抒发自己的心怀。

但不管怎样,大量的阅读分析之后,我们都可以大体归纳出其结构。

    游览古遗迹,看到古遗迹的景色,触景生情,从而想起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将这里发生的人和事和自身的人生际遇作对比,从而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慨。

第一类:

眼前古迹之景--(联想)---古代的人或事--(对比作者自身)---- 作者的感慨

(实景)                        (虚景)

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咏赤壁   古赤壁奇险雄伟的画面,渲染环境气氛      眼前之景 —— 实写

怀古人       周瑜人物形象                          联想——  虚写

抒感慨       壮志难酬的悲愤。

其中多半暗含对比: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羽扇纶巾                  早生华发

际遇             功成名就                  怀才不遇

基调             春风得意                  人生失意

对比当中感慨其壮志难酬。

就其表现手法而言,也是很明白的。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而且还运用了对比。

第二类

眼前古迹之景----联想---昔日繁华之景   

对比:实景                    虚景       写出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以《越中览古》为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回来,战士们回来时都身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眼前之景         鹧鸪飞                 荒凉冷清

 昔日         宫女如花满春殿            繁华、美好、热闹、欢乐

对比:写出世事无常,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三类

咏古人-----古人事迹故事------抒己怀或讽刺时政(暗含对比)     

李商隐《贾生》

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

                贾谊                    

事迹       才华高绝,怀才不遇

对比:抒己怀或讽刺时政 ----抒发李商隐自己和贾谊一样,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感慨。同时,借着讽刺汉文帝这个古人,其实真正讽刺的是当时晚唐许多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皇帝,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诚然,这样的教学有他它的弊端,但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古诗词的基础之上,交给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可以提高其语文能力,也可以让其领悟作者在诗词中深刻的情感。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了交给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我觉得学生在掌握了结构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自主的学习。这会成为一把解决诗词问题可的利器。

 

参考文献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