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阅读专题版块:古诗词课外阅读练习

(2016-09-24 12:08:13)
分类: 市级小课题研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①韩偓(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3.上阕“少日春怀似酒浓”与“老去逢春如病酒”皆用“酒”作比喻,请简要分析“似酒浓”与“如病酒”的作用。(5)

答:“似酒浓”指词人年少时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其乐无穷;“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通过“少日春怀似酒浓”的狂态反衬“老去逢春如病酒”的伤感,抒发了人生易老而无可奈何的孤寂心情。

4.下阕中“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内涵丰富,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

答:“卷尽残花风未定”,风卷残花,暗伤年华老去,抒发词人年老而壮志难酬的忧愤;“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指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自难绽放,出人意料的转折中包含了词人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期待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初见嵩山

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5.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6.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答: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7.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8.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答:“飘蓬”、“霸才无主独怜君”、“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二人皆有盖世才华,陈琳曾不被重用,而作者一直怀才不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古 树

杜濬①

闻道三株树②,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③。

孤撑休抱恨,苦楝④亦成阴。

①杜濬: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时为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②三株树:隐士邱至山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③草木心:出自唐张九龄《感遇》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苦楝:诗人家中所栽之树。

9.诗中的古树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

答:①卓然不凡。②年岁久远。③本性坚贞。

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6)

答:托物言志。诗歌借“风霜力”“草木心”一抑一扬,写出了松柏的大节,表达了诗人对具有崇高气节的明朝遗民的褒扬。借“苦楝亦成阴”表达了诗人作为遗民之后辈,多年来砥砺志节,足可追陪为邱氏之小友,以慰其寂寞的心意。诗人在诗中言明了自己怀念故国、蔑视新朝之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12.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魏王堤①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念昔游三首(其一)

杜 牧

十载飘然绳检②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①此诗是诗人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时所作。魏王堤是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为当时一大胜景。②绳检:约束。

13.白诗三、四两句在写法上十分独特,请就其特点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采用了设问和拟人(或“双关”)的修辞手法;借柳“思()”的柔软巧妙地写出了魏王堤上柳树透露出春来的消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含蓄而有情致。

14.两首诗都写到了“闲”字,所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两个“闲”字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白诗中诗人是悠闲的,在鸟语花香还没有到来的早春,诗人信马由缰,闲逛一日,在魏王堤的垂柳中发现了春来的消息;杜诗中诗人貌似潇洒自在,实际上隐约地流露出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感和光阴虚度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日狸渡道中①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②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③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①诗人于绍兴二十四年任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狸渡:渡口。②石马:坟前接道两旁的石兽。③墦:坟墓。

15.请赏析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

答:诗歌的颔联色彩鲜明、动静结合(运用比拟手法),山色与水声视听结合,描写了繁花将山色染红、柳条在流水中垂卧的景象,写出了清明时节大自然生机盎然的特点。

16.诗歌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诗歌尾联借助坟地、乌鸦两个意象,极写扫墓人散去后,空荡荡的坟地间只剩下乌鸦来回翻飞,营造了空寂、荒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离乡远行途中的失落和孤寂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初冬道中

曾 巩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5)

答:17.溪潭清澈,写其品行纯洁;日射天腾,见其志向高远;竹柏后凋,明其坚守之意;青萍之叹,叙其壮志难酬;马踏西风,抒其凌云豪情。

解析 根据诗歌中“景情”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逐联分析。

18.请简要赏析颔联“射”“腾”二字的妙处。(6)

答:“射”字突出阳光的力量和气势,描画出瑰丽的冬日山景;“腾”字运用拟物手法,将天空比作不受羁绊的骏马,极写冬日天空之高旷。“射”“腾”二字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赞美自然之情,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之志。

解析 答题步骤:解释二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二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