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的基本理论

(2015-05-04 10:38:55)
标签:

股票

分类: 丰润区新军屯中学

区域产业结构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地理包括高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W.配第在17世纪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于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就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工业比农业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

2、在配第之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虽未明确提出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概念,但论述了产业部门(Branch of Industry)、产业发展及资本投人应遵循农工批零商业的顺序。

3、20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费夏、C.克拉克、赤松要、里昂惕夫和S.库兹涅茨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工业部门衰退,从统计上体现出服务部门在经济中的明显优势。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2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论”。

4、在吸收并继承了配第、费夏等人的观点的基础上,C.克拉克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中,他总结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劳动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进而从制造业向商业及服务业的移动,即所谓克拉克法则。

5、      库兹涅茨他在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联系。他通过对大量历史经济资料的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的结论。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理论

1配第克拉克定律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5)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第二十期顶岗实习支教丰润迁安分队新军屯中学 地理 李润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