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底K线形态

分类: 形态 |
一、赤脚底K线基本形态
“脚背”:通常为中期均线(比如MA60),始终在上方对股价及短期均线形成压制,同时向右下方倾斜下行,仿佛一只脚的“脚背”。
“脚底”:通常为短期均线(比如MA10/20),随着股价在底部的起伏,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在最低点时为“脚跟”,在底部反弹阶段为“足弓”,在二次探底阶段为“脚掌”,在横盘末端则为“脚尖”或“脚趾”。
该形态的最终发展结果为股价在横盘末端(即“脚尖”位置)向上连续突破中短期均线,从而开启一波强势的上涨行情。
二、赤脚底K线形态关键要素
1、中长期均线的稳步压制。 2、“赤脚底”的关键是脚下一定要放量,只有放量才能证明有主力在建仓。
3、成交量变化有一定规律:反弹放量,回调缩量,除了脚底要放量,最终在脚尖部位“飞起一脚”踢起股价的时候必须放量。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底部阶段每一次的上涨都伴随着明显的放量,而横盘和调整时,则处于缩量状态,这就意味着在底部阶段有主力在做吸筹动作。
4、最好是出现最低点后股价迅速反弹,将”脚跟“抬高,这样才是健康的脚,底部不抬高的就不能算是赤脚底,可能演变为圆底等其它形态。
5、股价盘整到脚尖部位时,各种中短期均线必须收敛在一起,那才是最有力的脚趾,越尖越好,只要有量的配合就容易发力催动股价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