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枢的阻力和支撑
中枢,是多空双方交战的区域。上升途中的中枢,多为主力加仓区域 ,而下跌途中的中枢,则多为主力减仓的地方,无论加仓或是减仓,有卖就有买,有买也就有卖,构成为较为密集的成交区域,中枢区间内,累积了大量筹码,因此,中枢具有较强的阻力或支撑作用。
如上图中,无论是上涨中枢或是下跌中枢,其中枢的上轨(ZG)、下轨(ZD)、高高(GG)、低低(DD)点处,都具有较强的阻力或支撑作用。比如上升中枢的高高(GG)点,若脱离中枢的一浪,回调时击破此点,就势造成中枢的扩展,扩展成上一级别的中枢,对于走势较为明朗的个股来说,一般也不全轻易的击破此点位。中枢的上轨(ZG)处的支撑力显然要大于GG点处,因为一浪回调,回到ZG之内,就变成了原中枢的震荡,对于已经形成了上涨势的个股来说,更不会轻易的击穿原来中枢的上轨(ZG)的。
下面,给出一个支撑的实例图谱:下图为600077宋都股份的日线图谱。

下图是其30分钟图谱。红色方框中是其上涨途中形成的30分钟级别的中枢。其中枢的GG和中轴Z对两次回调的支撑明显。
二、中枢的破坏
任何级别的中枢,在该级别图谱中,均呈现为一个盘整的过程。中枢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它的破坏,是指这个盘整过程的终结。

对于上图中的三个上涨中枢形态来说,第1个是向上出中枢的一浪,2、3两个都是向下出中枢的。3和2的区别在于,向下出中枢的一浪,既是构中上涨中枢的第三浪,也是向下出中枢的一浪。那么,它们最终会不会形成现在的中枢形态的结束?
中枢对于任何方向的试图离它的一浪,均有反拉作用,也就是说,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比如,对于向上的离开,中枢对这的拉力,就是让它向下,若出现向下一浪回试,进了中枢上轨(ZG)之内,就是原中枢的震荡,中枢成功的阻止了一浪企图向上的离开。同理,对于向下的离开,中枢同样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后面必然有一浪对于此中枢的反弹,若最级也进了中枢的下轨(ZD)之上,这一笔仍为原中枢的震荡,中枢也成功的阻止了一次政变。如下图。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的,既然出中枢一浪之后的回试,能进中枢,就有不进中枢的另一种可能。
对于向上的离开中枢,若回试不进中枢上轨之内,它就构成这个中枢的第三类买点,并最终离开原来的中枢,使原来的中枢产生实质意义上的终结;对于向下离开中枢的一浪,若其回试不进中枢的下轨之上,它就构成中枢的第三类卖点,然后向下离开中枢,也使原来的中枢产生实质意义上的终结。
也就是说,中枢的终结,或者说,一个中枢盘整形态的结束,向上,要形成第三类买点;向下,要形成第三类卖点。是否形成第三类买卖点,是某一级别中枢盘整形态能否结束的必然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