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2020-06-29 23:22:54)
标签:

教育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榆次区泰山庙街小学  卫海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 学生配乐诗朗诵:《少年中国说》

(出示大屏幕)

师: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孩子们,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亘古未变。这份深情,包含在梁启超那(      )中;饱含在艾青那(     )中;蕴含在张藜那(      )中。

前面课堂上,我们感受了林升和陆游那份深深的爱国情怀,出示大屏幕,回顾古诗内容:

这深情,

埋藏在林升那(            )的愤怒中;

深藏在陆游那(            )的渴望中;

……

2、 这节课,我们走进清代大才子龚自珍(强调字音:),他又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己亥:指时间1839年

(2) 出示铜像,简介作者

(这是陈列在杭州城东龚自珍纪念馆的一尊铜像,课前我们安排大家收集了关于他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龚自珍:身份、文学成就、仕途及政治主张

小结:龚自珍在朝为官十多年,但均为七品小官,主张变革却屡遭排挤,愤然辞官,离开北京,返回老家杭州,就在这南北往返途中,正值己亥年,写下315首诗,整理名为《己亥杂诗》,我们课本中学习的是第220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己亥杂诗》

学习策略一

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做好补充:

1、 朗读古诗,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读出节奏。

2、 交流重点字义,并说说古诗的意思。

组长做好分工,准备交流。

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补充,教师作评价(坐姿、交流效果

展示交流:

(一)学习《己亥杂诗》

一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

1、 朗读古诗,强调:喑 恃风雷  抖擞

2、 理解字义,说说诗句的意思:

(1) 重点字义:

生气(活力,生命力——生机勃勃)

恃(凭借——恃强凌弱、有恃无恐、恃才傲物

喑:沉默——万马齐喑

不拘一格

(2) 说诗意

指名说,同桌互说;评价小组

3、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诗人爱国情

“喑”的意思是沉默,孩子们,中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面对如此生机勃勃的大好河山,为什么人们会沉默不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呢?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把大家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师补充

(1) 民族矛盾

(2) 大兴文字狱(清代翰林官徐骏的“清风”案)

师: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诗人用一个“哀”字把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表达出来。(板书:愤懑)

文人墨客思想禁锢,自己又怀才不遇,但诗人依然期待用改革的“风雷”,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所以这个“风雷”一语双关,更指革。

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把他对祖国的热爱倾注在自己对材的热切期待中(板书:期待),也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

1、红笔画出;    2、学生齐读

小结:孩子们,不论是面对“万马齐喑”的愤懑,还是“劝天公降要才”的期盼,龚自珍都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爱国(板书:爱国)。

(二)拓展学习《己亥杂诗》其五

1、 诗题“杂”字:315首,陈锦荣曾这样评价他的诗,白板出示:

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

2、 出示其五(打印)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自读古诗,借助注释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说诗意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感悟诗人爱国情怀: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龚自珍笔下,仅仅这个意思吗?出示创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

“落红”一语双关,也指诗人自己,刚才的资料中,我们了解到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京城,这里有他的朋友,有他的事业,尽管处处碰壁,但他依然心有牵挂,就像凋零的花朵一样,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这份难以割舍的牵挂也是诗人爱国情怀的体现,而后两句也因此而成为传世名句。

尝试背诵。

三、检测导结

1、续写小诗:《爱国情》

这深情,

埋藏在林升那(            )的愤怒中;

深藏在陆游那(            )的渴望中;

蕴藏在龚自珍那(                )中;

……

指名读,同桌交流,诗配乐,集体朗诵

3、 同学们,正是无数个仁人志士,用自己的满腔赤诚诠释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才形成了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足迹。

作业布置:

收集一首爱国诗词,周五“学生讲堂”进行交流。
   温馨提示:
   1、A4纸完成,内容包括诗、注释和创作背景。
   2、在右下角写明班级、姓名,建议可以给诗词配插图。

最后,让我们在梁启超先生的谆谆教诲中结束今天的课堂。一齐背诵:少年智片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