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每当高考时,总会引起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热议。中国的教育有许多需要反思的地方,这大概已成了共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画苹果。中国的老师是先在黑板上画,让学生跟着学,从起笔到落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学生把画苹果的技巧学到了,但画出来的苹果只是象形的苹果。
而日本的老师则不然。他们是把苹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按自己的观察去画。尽管有的学生开始时会把苹果画成南瓜,但反复几次,就可以把苹果画成了。这样,学生就对这个苹果有了一种领悟。
美国的老师呢?则干脆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苹果,让他们把苹果吃掉,然后凭印象去画苹果。这样画出的苹果,大概不只是像南瓜了,有的可能会是四不像。但学生一旦把苹果画成,那只苹果就成了带着学生思考和创造的苹果。
显然,中国的教育方式是束缚学生思想的。
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比如八股文,比如格律诗,都带有束缚思想的成分。
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缺一不成章,于是才会出现“三纸无驴”的奇葩。
格律诗讲究合辙押韵,平平仄仄要求严格,于是才有"一韵憋的眼发蓝"的叹息。
教育方式问题质疑多年,却无甚改变,何以然也?
灌输知识与开发智力,严格要求与解放思想,这个度如何把握,依然是摆在教育界精英们面前的严肃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