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谬论”雾霾及其他(乱文)

(2015-03-20 09:23:24)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分段
       周六早晨,想去散步。向窗外一看,顿时泄了气,又是一个雾霾天气!曾几何时,这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雾霾接二连三了。
       刚搬进这个小区时,树上经常会有小鸟光临。那时,小鸟总是叽叽喳喳地叫,经常午睡被她们吵醒,很心烦。现在,想让她们吵她们也不吵了,因为她们根本不来了,不知所踪了。
       一博友曾经赋诗要“扫天” ,本人举双手赞成。不过仔细一想,雾霾是不是也有可取之处?国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强筋练骨,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大大增强,而外国人则适应不了。一旦侵略者再胆敢踏入神州大地,不费一枪一弹,用雾霾就把他们打败了。
       此言绝非哗众取宠,是有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的。 
       理论依据:辩证法认为,好事能够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够变成好事,事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雾霾也是事物,为什么不能?
       事实依据:其一,小时候到野地里割草,渴了经常趴在水沟边上喝水,什么事也没有。现在的孩子行吗?别说喝水沟里的水,就是喝自来水,恐怕都要大病一场吧?抵抗力下降了。生存条件越好,生存能力就越差。反之,则相反。其二,前不久,有一个外国商人来中国洽谈生意,刚下飞机,就被雾霾呛得哮喘病发作了,直接送进了医院,痊愈后,不敢再逗留在中国谈生意,逃之夭夭了。
       所以,有些事情,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说到换角度,就想起了一部电视剧《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开始时是饶有兴趣地看的,当看到其中一个情节时,就来了疑问:方锦华和肖野两个老人在公园分别给女儿梁小溪和儿子肖小野相亲,相互有意,相约见面。两老两小见面时,梁小溪没看上小的肖小野,却看上了老的肖野——一个所谓的艺术家。
       之后,肖野到梁小溪家,高谈阔论他对梁小溪的“真爱”,高谈阔论他们的“爱情”。且不说,该剧前面提到的,肖野曾经有很多女友,其中一个梁小溪就见过。肖野对梁小溪是真爱,对其他的女友就不是真爱吗?如果对其他女友不是真爱,又是什么?梁小溪就不会重蹈她们的覆辙吗?
       这里只是想说,如果换个角度,当四个人相亲时,不是梁小溪看上了肖野,而是肖小野看上了方锦华,结果会是怎样?到那时,作为父亲的肖野,也会认为他的二十多岁的儿子跟五十多岁的方锦华是真爱吗?也会高谈阔论这对老女少男的爱情吗? 
       自古以来,包括如今的社会,老夫少妇比比皆是,本不足为奇。但那里面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很难说有多少真爱。本人不懂爱情,但也知道,爱情至少应该是表与里的统一,灵与肉的统一。 
       该剧试图说明,梁小溪看上肖野,是被他的艺术才华所打动。这似乎也不成立。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半农先生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他,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说的是半农先生早先写的白话诗《教我如果不想她》,曾经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他们对半农先生仰慕之至。十年后,一个女青年见到他,很失望,不屑地说:“原来就是这么一个老头。”半农先生故作此诗自嘲。半农先生大才,在年轻女性眼里尚且如此,何况区区一个肖野?
       
各有所图也就罢了,何必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请不要玷污了“爱情” 这个神圣的字眼!
       
我以为,如此描写爱情,是对女性的不公。在这方面,男女平等仍然在路上。谁知道这条路还有多长?

       《星光大道》是百姓舞台,很多人都喜欢看。今年第一期,有一个叫刘洋洋的参赛选手,一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小姑娘,与她半个月前因车祸身亡、年仅十八岁的弟弟,隔空对唱。那一幕真让人伤心落泪,唏嘘不已。
       据主持人“毕姥爷”介绍,刘洋洋的父母因此事伤心欲绝,不能理事,弟弟的后事都是刘洋洋操办的。一个这么小的姑娘,忍着巨大悲痛,照料父母,料理弟弟的后事,还要坚持排练,实属不易。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洋洋还能够坚持参赛,大概不仅仅是为了参赛,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还弟弟生前的那个心愿吧。
       那期的四个嘉宾,其中三个嘉宾都对刘洋洋给予了安慰和鼓励,唯独一个叫春雷的嘉宾只字未提。不知道春雷何许人也,上网一查,原来是一个歌手。
       刘洋洋需要的也许不是安慰和同情。但是人在遇到难处的时候,哪怕别人只言片语的安慰,也是一种温暖。人和人之间需要相互温暖。
       其实说几句安慰的话也费不了多大劲,即使这样,春雷嘉宾也吝啬如斯。春雷嘉宾第一个点评,也许没有意识到。如果这样,那就更不可理解了。同情的意识都没有了,只能说麻木的可以了。一两个人的麻木无关大局,但如果形成了一种倾向,就可怕了。
       爱心行动应当首先建立在爱心意识的基础上上,没有这种意识,爱心就很难出自真心,也就很难形成氛围。
       公众人物的言行,流行面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希望他们修身养性,慎之又慎。否则,干脆退出公众视线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门前树上鸟
后一篇:望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