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名校+工程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2019-04-02 20:51:21)
标签:

杂谈

     从去年以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其设计是通过实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发挥名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普惠等功能,引领薄弱学校“造血”和“强身健体”,进而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此项工程实施近一年来,官方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形式,对实施的阶段性成效进行了解,并于近期公布了调查的大数据,结果显示,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此是认可的,支持的,阶段性成效是较为明显的。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为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也有一些亟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如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怎样处理前几年推行的大学区制与名校+工程之间的关系?是另起炉灶还有机结合?怎样结合?名校+薄弱学校,名校应加薄弱学校的什么?加理念?加文化?加师资?加管理?加教研?而这些“+”都无法回避一个严肃又现实的困惑,即决定学校发展、内涵、质量的核心性因素~教师。记得前几年实施大学区制改革时始终没能破解的难题~教师身份及使用,这也导致大学区制实施效果不理想。“名校+”视乎对此难题也未能作出回应。为此建议,在实施“名校+”工程中,在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的功能,在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同时,必须从深层次去思考研究,如何解决名校师资优高而薄弱学校师资弱的问题,同时,要关注并出台提升薄弱学校师资素质能力有效举措,激励薄弱学校教师积极性,提高校长教师待遇,培养出一批“永久牌”的高素质教师,这才可能使名校真正发挥作用,让名校的理念、经验植入薄弱学校的“躯体”中,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带动薄弱学校,尽而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