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锺肇鹏 《三礼通释(全二册)》序

(2008-03-05 11:31:41)

 《三礼通释(全二册)》  
锺肇鹏 《三礼通释(全二册)》序 - 流云 - 劳动使人生存
 
 
 [详细介绍]  

《三礼通释》简介

“礼经”作为“五经”之一,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分,内容包罗万象。本书“专释三礼,大旨以《仪礼》《周礼》为纲,以《礼记》及各经之言礼有可互证者亦博引之以为义疏”,“于三代制礼之源及六朝议礼之蕴”“溯源讨流,最为详备”。全书280卷,其中通释230卷,三礼图50卷。

三礼通释》前言

林昌彝(1803—1876)字蕙常,号薌溪(一作谿),福州人。师事经学大师陈寿祺,因之于经学有深厚的基础。自谓“余之知读书者,陈恭甫(寿祺字恭甫)师之所铸也”(《海天情思录》)。林昌彝于道光十九年(1839)乡试考中举人。次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林昌彝的老家就在福州乌石山。英军就在他的卧榻之下。林昌彝是林则徐的远房族弟,在政治上他完全与林则徐一致,是坚决主张抗英的。所以他把在乌石山的读书楼取名为“射鹰楼”,“射鹰”即“射英”的谐音。并且画了一幅“射鹰驱狼图”。意味着反对英国侵略军,驱逐吃人的虎狼。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热爱祖国的思想溢于言表。林则徐晚年回到福州,看到他著的《平夷十六策》和《破逆志》非常赞赏,称为“真救世之书,为有用之作。其间规划周详,可称尽善。此百战百胜之长策”。又说:“阁下以命世之才,终将大用于世,待时可耳”(《林则徐书札•致林薌溪函》)。但是林昌彝一生并未得到“大用”。加以考运不佳,只考中一个举人,入京会试八次,均未得中。退而发愤著书,他的著作很多,总计达五十种,而以《三礼通释》为其力作。

《三礼通释》是林昌彝用三十年的时间,精心撰成的礼学巨著。全书二百八十卷,子目分列一千二百门,缮写为四十册。咸丰三年(1853)进呈清帝御览。上谕“该举人林昌彝,留心经训,徵引详明”,赐以“教授”。

《三礼通释》一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仪礼》《周礼》(又称《周官》)《礼记》统称三礼。《仪礼》难读,贯通三礼尤难。汉儒唯郑康成通三礼,为三礼作注。唐代贾公彦为《仪礼》、《周礼》作疏,孔颖达为《礼记》作疏。朱子为宋代大儒。朱子晚年有志于礼学,撰《仪礼经传通解》,以《仪礼》为经,而以《周官》《礼记》为传,并取其他经传中言礼者加以印证诠释。丧、祭二礼未成而朱子卒,门人黄幹继之,亦未成而卒。又由杨復续成之。可见著书之难。但朱子此书详于大义而于文字训诂、制度名物少有涉及。《三礼通释》则以《仪礼》《周礼》为纲领,以大小戴《礼记》为传,并引用群经中言礼者互相印证发明,以为义疏。以经证经,徵实可信。

(二)治经的基本功首在明文字训诂。清代朴学家教人读经,必由文字以通其词句,由词句以通其义。三礼难读,除文字训诂外,还有许多名物制度。这是治礼学必须了解的。林昌彝精通文字训诂。于《尔雅》《说文》《广雅》等书中的故训名物,都有研究。《通释》中发明郑玄三礼注者约十分之五,辨析订正郑注者约十分之二。对贾公彦、孔颖达《正义》中的不当之处,也有所订正。在训诂注释名物考证上,为其他讲通礼诸书所不及。

(三)《通释》勤于搜讨,网罗齐备。于汉代如伏生《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公羊解诂》《白虎通义》及许慎《说文解字》《五经异义》等书中凡有关礼制者均一一徵引,互相印证发明。郑玄之后,六朝儒者多长于礼学。南朝则有雷次宗、何承天、崔灵恩、皇侃诸家,北朝则徐遵明、熊安生、刘献之均善说礼。他们的著作大都亡佚。唯存于贾公彦、孔颖达三礼《正义》中,杜佑《通典》及唐宋类书,如《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山堂肆考》及《唐类函》等,其中辑存的相关内容,《通释》均一一搜集。阐发经义,辨析名物,有功经学,可谓为治三礼之要籍。

(四)朱子《仪礼经传通解》详于礼之大体而略于制度名物。清代经学盛兴,张尔岐号称贯通三礼,也只撰成《仪礼郑注句读》。江永撰《礼经纲目》八十卷,略本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例,而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徐乾学《读礼通考》国制家礼兼备,而尤详于丧礼。凌廷堪《礼经释例》则仅及《仪礼》。秦蕙田撰《五礼通考》二百六十卷,其书本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网罗众说,并将历代礼仪制度变迁沿革一一陈述,有类于《通志》《文献通考》,乃史部之著作,非解经之书。清儒长于礼学者如万斯大、金榜、程瑶田、沈彤、任启运、任大椿、林一桂、许宗彦及其师陈寿祺之说,《三礼通释》均加採摭,取各家之长,而弃其所短。取精用宏,条分缕析。资料翔实,考辨精审,诚后来居上之作,可以说是三礼学之大宗。

(五)礼乐都有仪节、器物、度数,这些不能只凭文字解说,必须有图,图文配合才能明瞭。郑玄有《三礼图》,其后学阮谌加以补修,《隋书•经籍志》经部礼类著录九卷,今佚。宋聂崇义撰《三礼图》,他参彙了六种《三礼图》,其中即有郑玄的。《三礼通释》中前二百三十卷为通释。后五十卷为三礼图,参会各家礼图,加以抉择考订。不仅有益于三礼,对研究历史考古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礼者体也,有本质、本体的意义。礼者理也,有原理、原则、规律的意义。礼者履也,有践履、实践的意义。概括地说,礼有广义,也有狭义。广义的“礼”,包括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岁时节令和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吉、凶、军、宾、嘉等礼仪节文,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狭义的“礼”则指礼仪制度、伦常规范而言。“礼者天之序也。乐者天之和也”(《礼记•乐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这些都是讲的广义的“礼”。《三礼通释》讲的也是广义的“礼”,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政治来讲,儒家认为“德礼”之治,高于“刑政”之治。“德礼”之治,简言之就是“礼治”;“刑政”之治,就是“法治”。礼可以统法,法不可以统礼。所以《荀子》上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劝学篇》)。即是说礼是法律的纲领和原则,故“出于礼则入于刑”。“礼”有名物、仪式、节文,这些是礼的外在形式。由器可以见道,通过名物、仪节,可以了解内在的含义,深层的道理,这是“礼之义”。所以《礼记》说:“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郊特牲》)。器物、仪式、节文都是随时变化的。所以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因革损益讲的是继承、改革、发展、进步。总的来说是礼乐文明的进步、发展、提高。“礼时为大”(《礼记•礼器》),这是说礼仪制度是与时俱进,随时发展、进步的。但不管怎么变,任何社会总得有一定的秩序、人伦关系,总得有一定的规范,才能使社会安定,人人各得其所,各适其性,才能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理想社会就是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礼乐之治”。“礼乐”是艺术的,是美的体现,礼乐社会是人类达到高度文明的美好社会。

《三礼通释》不仅诠释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名物、器数,对研究经学、历史、考古及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其中阐发义理,大义微言,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礼乐文明的和谐社会,也有其现实意义。

 

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于北京

阅读(207)| 评论(0)
推荐 转载

历史上的今天

最近读者

热度

评论

 《三礼通释(全二册)》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41664700200825113141859',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type:0, modifyTime:1316939049759, publishTime:1204687901859, permalink:'blog/static/41664700200825113141859',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vote:{},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mcon:'', srk:-1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
{if x.visitorName==visitor.userName} ${x.visitorNickname|escape} {else} ${x.visitorNickname|escape} {/if}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if} ${fn(x.visitorNickname,8)|escape}
{/if} {/list}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