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论证的再思考
(2015-03-10 11:20:27)分类: 教学个案 |
关于比喻论证的再思考
汪慧敏
教学案例:
听语文组吕敏老师的公开课“《劝学》中的比喻论证”,觉得她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课题,也正好和必修3“表达交流”板块中的“学习论证”相应,吕敏老师也能把对比喻论证的理解和运用讲得比较清楚,比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预想。但因为这毕竟是一篇文言文,学生要转化过来加以运用还是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在吕老师上课的基础上,对比喻论证做了进一步思考,收集整理了比喻论证的一些具体可行的运用方法和优秀作文相关片段。先呈现如下。
教学再思考
一.什么是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二、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1.学会比喻描绘
(1) 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如作者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 我特别平凡 , 又平凡得特别 . 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 , 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 ; 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 ,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 , 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价值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尊严 !――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 我无法想象 “ 剖肝沥胆效英才 ”
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
2.学会比喻说理
(1)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2)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的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
示例: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 , 也应明白 , 一枝独放不是春天 , 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 , 也应明白 , 一株独秀不算英雄 , 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 , 也应明白 , 一船独行不算风景 , 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 , 你我共辉煌》
3、学会比喻评价
(1)学会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介人物。
如昭君上殿,本是很短的一瞬间,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 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 , 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 . 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 并非金雕银塑 , 可它的光芒 , 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
――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学会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
示例: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
三.方法总结 :
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
(1)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想象(联想)训练:
示例:昭君――(联想)――曼佗罗花
人还可以象什么?
人――鼠标(要像鼠标那样点击自己的良心)(提示:从身边的事物取材)
人――黑板擦(要像黑板擦那样擦出人生的污点)
人――小草(平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提示: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
人――梅花(在严寒之中尽展飒爽英姿)
人――青松(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的品格)
人――火炬(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
(2)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示例:嵇康之死――带给世界震动――鞭打着腐朽的王朝――华贵美丽的豹尾
乌台诗案中的苏轼――(小心翼翼)――徘徊的孤鸿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宫刑后的司马迁――(沉默坚毅)――坚强的磐石
放逐后的屈原――(英雄悲路)――折翅的青鸟
风雪中的苏武――(执著坚守)――不倒的胡杨
(3)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示例:良知――灯(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
人生――白纸(白纸空白、单纯。要去填写,要去充实。)
生命――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精神――丰碑(挺立,不朽,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4)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四.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注意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五.【优秀喻证段落】
1.喻证文段一:
中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不应认为个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
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广大的人民群众、工人、农民、战士……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正如无数无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他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的一颗无名小星,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献光热,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
2.
中心:“自由”谈——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词中就生动的诠释了自由的相对性。鹰在天空翱翔,鱼在水里畅游,是何等的自由自在。如果反过来,把鹰置于水中,把鱼放在天空,那么,它们非但得不到自由,而且连生存都不可能。它们的自由都受着空间环境的制约呀。风筝只能在长线的牵制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翩翩起舞,倘若它抱怨长线对它的制约,并一味把长线扯断,那么挣断线的风筝,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自由,反而要一头栽进泥潭,再也不能飞了。大至一颗颗行星,一旦脱离了它们的必须遵循的运行轨道,将很快变成一颗流星,在与其它星体碰撞及大气的摩擦中化为乌有。任何事物的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便是大自然的法则。
人类也是如此。社会愈向前发展,生产水平愈高。技术愈进步,人们的自由就愈大愈多。但同时,管理也愈科学,纪律法规也愈多愈严。没有路的时候,人们可以到处走,但走起来却很费劲。修路架桥,驶车乘马,走起来自由多了,但跟着就出现了维护交通安全的法则。“红灯停,绿灯行”,“车马行人一律靠右边行走”,否则就予以处罚。有了航海的船舶,人们在海上就自由多了。但航海必须沿着一定的航线行驶,否则就要触礁沉船,葬身海底。同样,火车只有分寸不离地沿着铁轨运行,才有呼啸奔驰的自由。
由此可见,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唯有增强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习惯,尊重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你才能拥有最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