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改革”典型经验交流·教师篇
(2014-12-03 11:25: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研探索 |
“作业改革”典型经验交流·教师篇
作业评价改革的思与行
作业评价是实施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作业作为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熟练技能的形成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几年来,我不断改革作业评价方式,使作业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了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理解、信任、尊重、鼓励和成功,增强了对后续学习的信心。
一、作业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所以,在设计学生的作业时,必须富有趣味性。
(二)层次性原则
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名学生,因此作业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吃“大锅饭”,否则很多学生要么以不会为理由,所有的作业都不做,或是应付了事。或是优秀生为完成所有的作业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若干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有选择的去做,这样的分层作业,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与进步。
(三)开放性原则
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是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业内容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相联系,更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作业形式必须要多样而开放。
(四)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在小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以激发学生强烈但又是适度的学习动机,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具体做法
(一)设置弹性作业,发挥各自潜能
作业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情绪。实践证明,如果每节课都布置等量作业,搞一刀切,无法使作业内容适应各类学生的要求,而只有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从给出的全部题中选择一定量一定难度的题目试做,这种给学生以机动的弹性作业,能使各类学生较好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二)优化作业环境,充分利用课内练习
不同的作业环境会形成不同的作业情绪。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和估计往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当堂完成的作业和拖堂赶做的作业,学校完成的作业与回家作业,其正确率、书写规范程度及真实性都会大相径庭。这就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因此,教师考虑作业环境的优化,尽可能把部分作业留在课堂上完。通过教师的行间巡视、辅导差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也可以减轻教师课后的工作量。
(三)创设成功条件,激励奋发上进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作业问题较多,他们的课余时间老为订正作业而忙碌,课堂上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此时如果教师缺乏耐心指导和情感交流,势必会使他们萌生“低人一等”的消极心态。不利于进取向上的心理形成。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和作业展览处多为他们创造成功机会。
1、注意安排学困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板演练习,并及时抱以成功的掌声。
2、若发现学困生作业中有了难能的进步,即使有点小差错,也能给予好成绩而在优秀作业中展览。
3、充分考虑学生的书写工整度和作业的显著进步等情况,让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取各自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不同表示符号评价作业
在批改作业时,对于解答正确的题打“√”,对于错题,用画“、”等符号表示。对于非常优秀的作业,再盖上小红旗、小五角星、小动物等印章,对于低年级学生,采取贴有意义的卡通画或画大拇指等图画,以示鼓励。由此,改变了以往用符号“×”表示错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改正后教师复批,更充分体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五)运用激励性评语评价作业
1、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好的学生采用“真棒”“思维敏捷”“祝贺你的成功”“胜不骄”“望继续保持”等短语激励,促其奋发上进。
2、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一般的学生则采用“进步大”“细心些好吗”“再想想”“真是保持难”等惋惜语,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差距,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3、对智力因素较差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则采用“书写认真,如学习赶上则更好!”“你已经在进步了!”“再检验一下好吗?”“相信你能赶上!”等一系列和缓语气,起到提醒、鼓励认真作业的作用。
通过因人而异的短语评价,使各类学生在下次作业中完成得更规范更准确。
(六)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示
学生学习的一切成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课堂笔记、数学日记、手抄报等等。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学生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三、达成效果
(一)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在作业的评价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业的态度,不斤斤计较一道题的正确与否。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看到了希望,师生关系融洽、宽松,没有了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由于改变了传统的作业评价,学生面对的也不是一个个╳,而是教师的鼓励和提示,让他们及时找到改进的方向。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在作业本上看到鲜艳的五角星,让他们体验到了“我能行”,由此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三)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的作业态度认真了,因为学生明白只要认真对待每天的作业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增进了家校的联系。学校通过引导家长参与作业的评价,家长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家长成了教师可以依靠的力量。家长在评价过程中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一起研究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家校真正站在了同一个立场,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我深知: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带领我的教师团队继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