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样子——参加国培卓越教师项目音体美班学习有感
(2021-11-09 22:59:43)
标签:
教育叙事 |
近日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卓越教师班的培训学习,感谢国培计划北京奥鹏教育和安庆师资培训中心的精心安排,三天的时间聆听了五位专家的讲座。报到前我就纳闷,这音乐、美术、体育三门学科的教师一起培训,能培训什么呢?原来本次研修的主题就是通识培训,用老师们私下里交流的话说就是“洗脑”。尽管如此说,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洗脑”也是必要的。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了,多少都会有些模式化和自我感觉良好,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职业倦怠。
安庆师训中心的沈俊华科长给我们做了《漫谈师德修养与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修炼养成》的讲座;合肥六中的姚海远老师交流了《骨干教师成长路径与专业发展规划》的话题;安庆市教研室的陈俊主任给老师们培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潜山市一中的朱小闯校长分享了《教师视野与专业境界》;安庆市教研室徐寒杰主任和老师们交流了《教师职业自觉与专业智慧培养》,总体感受就是每位专家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强调了教师自主学习成长非常重要,不能选择安逸舒适的工作状态,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让全体音体美老师醍醐灌顶,启迪多多。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学生在随着时代变化,如果教师不学习,教育方式不随之相应变化,就是一种落伍和退步。一个只想着守住自己一桶水的教师,终会被江河的浪花所抛弃。成长,已经成为教师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那么,教师需要怎样成长呢?
要树立专业理想
沈俊华科长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四十年的教育经历,从数学老师到体育老师,教体育学科的同时自学考本科到合肥教育学院进修,再华丽转身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又被市师训中心选中,从县城一跃进入市级单位工作。沈科长一路走来从来没有停止学习,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因为他从初为人师时,就确立了专业成长的目标,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教师,清楚自己要朝着哪个方向去做怎样的努力。所以,他的努力是纵深的、有效的。
名师成尚荣在《名师的基质》一书中说,名师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征,那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这成了他们成长的原动力,成了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这一基质,如一座能量库,不断燃烧着工作的激情,不断喷涌着催人向前的热浪。
理想是灯塔,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让所有的航行都有所获。反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从小的理想就是当教师,当了20多年的教师后,才觉得要当学生喜欢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提到刘老师,都会感到可亲可敬。要想成为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老师,那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如此,教师职业需要专业理想的牵引,才可以直直地向前,而不是转圈般地往复循环。
要坚持专业阅读
教师阅读是一件很拧巴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阅读是好事,却往往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读书。原因很简单,今天没有读书,似乎并不影响教学,倒不如拿出读书的时间多讲两节课。如此一来,教师专业阅读就成了“有用但不迫切”的问题,更多的人是希望有了空余时间和心情以后,再拿起书本安安静静地阅读。但是,因为“有用而迫切”的事情太多,读书这件事通常会被无限制搁置起来,再也不会进入“寻常”教师的生活中来。
出生于1982年的姚海远老师,按年龄来说他是我弟弟,但是在专业上他是我的老师。他读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是2005年,而那一年我从工作了7年的乡村小学选调进入了县城小学从事音乐教学,至今已经16年有余。2007年我们同样参加了各自县市的教坛新星评选,都取得了“市级教坛新星”称号,由于目标不同,成长意识不同,发展结果也迥然不同。姚老师在16年中从一个刚毕业的新手教师成长为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型教师,而我仍然在小学课堂默默地上着音乐课。究其原因,姚老师大量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在参加教坛新星比赛后就及时撰写心得感悟,在工作之余还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取得硕士学位。在讲座过程中,姚老师还穿插了抽奖小游戏,赠送老师们自己亲笔题字的扇子和曾经阅读过的书籍。
教师职业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巅峰,通常需要一段积蓄力量的过程。阅读,就是一段漫长而缓慢的积淀过程。尽管回想过去已经错过了很多,但是只要开始了就不会太晚。就如各位老师和专家们所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三年培训的机遇,努力学习,朝着“卓越教师”的目标迈进,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幸福学生。
要善于专业写作
对于教师来说,工作的内容、工作量和时间消耗基本上是相近的,之所以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平平常常,在很多时候取决于“一小部分因素”。乔恩·戈登写过一本书《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这本书告诉我们:成功之道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能否做好这个10%的“加法”。就教师而言,专业写作就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做好的10%。举个例子说,两位教师都对同一项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实践,其中一位只是认真实践了而已,另一位则把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写成了专业学术论文,并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那么,后者就比前者多做了10%,成为经验成果的持有者。成功往往就躲藏在最后一步里。
我们周围有很多优秀教师,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课堂教学也是有声有色,颇受学生欢迎。但是很少有人把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所以仅仅停留在“优秀”的等次。没有进一步走向卓越,缺少的就是专业写作这一行动。对于此,我也深有感触。在跟随“叙事者”共读共写的过程中,坚持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写一篇读书感想,感觉写东西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所以,阅读写作是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要开展专业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想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就引导他们走上教育研究的道路。在培训中,陈俊主任就“课题研究”和老师们进行了详细交流。他说,教育研究与写作使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尤其是课题实验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叶澜教授也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训,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王维审老师说,“我就是研究的受益者,通过一系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让我从简单的实践者走向了方法与策略的拥有着,走向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者,走向了理论的提出与建构者。我一直在想,倘若没有教育研究的介入,我可能永远只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教育实践者,而永远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在叙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走得越来越远。”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课题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真正的成长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选择,一切努力仅是源于自己的喜欢,不畏惧独自一个人的行走。当这些都成为生命的常态,我们也就看到了成长的样子。每个人的成功都会有自己的样子,每个人的成长也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则。但是理想、阅读、写作和研究,这些关键词所表达出来的,应该是教师成长可以借鉴、值得研究的攻略——虽不能确保成功,但可以走在成长的路上。成长的样子应该是教师最美的样子,唯有成长才是对生命最好的“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