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拯救球球部落》有感

(2021-09-26 22:35:33)
标签:

杂谈

本月共读书目是《拯救球球部落》,初看到此本书名就有点好奇,“部落”是不是有点原始人的感觉?当翻看书籍,浏览目录及书中的内容后,才知道作者是把教育融入了一个原始部落的故事之中,当即就感觉这是一本亲子共读的好书,还可以师生共读。

对于当老师的我们来说,书中的教育教学概念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在每一章的结尾处“故事引申”和“概念链接”中读起,又觉得真的需要学习,其实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那么深入地去研究。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效果?什么是教学方法?这些问题看上去是熟悉又陌生的。有时教育教学不是那么玄乎的事情,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昨天我们班刚刚召开了一年级家长会,有几位家长的育儿分享让我深受启发。

刘梓涵爷爷说按老师的要求,孩子每天必须背诵一小段《三字经》,一开始,孩子是排斥的,往往带孩子读了十几、几十遍,一到拍视频时,还会出错。记得9月20号那天,孩子应该背诵“一而十,十而百……”这一段。他都带孩子读了好多遍了,满怀信心打开相机,孩子果然背得非常起劲,但大家知道孩子是怎么背的吗?孩子摇头晃脑,背得声嘶力竭:“一而十,十而万,万而千,千而百。”他在旁边急得大声喊:“停,错!”孩子一愣,立马改口:“一而万,万而千,千而百,百而十。”他无语,把书扔给她,孩子在一旁偷偷落泪。

爷爷想了半天,孩子是因为没有搞清数位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爷爷的思考中就在想教学方法,于是耐心地跟孩子讲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孩子懂得个、十、百、千、万的顺序。由此又想到孩子背文言文没有积极性,是不是只读其音,不解其意?是不是觉得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于是改变方法,每段未背之前先讲一下大意。并且抽空讲解一下以前背过那些段落,其中不乏有很多典故,给孩子讲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孟母三迁等等故事。孩子听得很投入,慢慢有了积极性,并主动询问今天背诵的这四句是什么意思,效果越来越满意。看!爷爷的教学效果出来了。

刘爷爷还举了一个背诵的例子。他说老师用心良苦,为了对应中秋月圆之夜,提出有能力和兴趣的孩子可以背一背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名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放假的第二天,孩子的作业已全部完成。他让孩子读这首《水调歌头》,谁知却遭到拒绝。到了夜晚,孩子早早地坐在阳台上,仰望明月,若有所思。很久很久,到后来,又不断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爷爷、奶奶在北京她那里有没有月亮?爸爸、妈妈那里的月亮跟老家的月亮是不是一样的?我们国家一共有几个月亮?”他只好说,“爷爷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读书吧,书中一定有答案。”接下来,他给孩子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滟滟随波千万里”和“天涯共此时”中,体会到“月儿圆圆照九州”的意境,让孩子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人类只是沧海一粟。实在佩服爷爷的教育智慧!

孩子对未知的东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夜他们睡得很晚。他问孩子:“妞妞,为啥不想读《水调歌头》?”孩子说:“我不认识上面的字。”哦,原来问题出在认字上。那就好办了,他知道孩子的汉语拼音学得比较好。第二天早早地就在手机搜到了带拼音的《水调歌头》,即刻打印出来交给孩子,孩子果然不再抗拒,拿起文本走进书房,一字一顿,不认识的就一字一拼。到午饭后,孩子朗读得很流利了。通过拼音认读的教学效果也出来了。

于是,爷爷让孩子开始背诵这首宋词,可孩子仍然不肯张口,怎么办?这时爷爷猛然想起自己儿时背书时困扰,读了上句忘下句,背了前段忘后段。于是爷爷对孩子说:“妞妞,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什么游戏?”“这首词我俩一人一句,看谁接不上,谁接不上谁输!输了刷一天碗。”“好。”于是你一句,我一句,从头到尾,后来又变为每一句他都提示第一个字,让孩子接龙。再后来让孩子每一句提示第一个字,由他来接龙。孩子越背越熟,越熟越快,虎视眈眈地看着爷爷,总想让爷爷输在她的手下咧!就这样,仅用了半个小时从熟练阅读到流利地背诵。接龙法,提示法,很快背诵的效果也出来了。后来爷爷把孩子背诵的视频发到家庭群里,大家交口称赞,孩子收到夸奖信心大增,完成了从消极到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到现在还天天找爷爷要背这首词呢。

这位智慧的爷爷不仅想法设法地让孩子阅读和背诵,而且还坚持在生活之中让孩子认数、数数。他说:“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完全在学校,完全靠老师教,其实孩子放学后,节假日,生活中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我的孙女回农村时,我让她数一数爷爷种了多少棵辣椒,多少棵茄子,多少棵韭菜,三样加上共有多少棵?又如,爷爷早上买了一斤半肉,一斤12元爷爷该付多少钱?还有,老师让两个两个地数,从0到20,5个5个地数,从0到50。我增加一点,让她3个3个地数,从0到30。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时时都可练习。中老年朋友们,我们的孙辈刚离开幼儿园,做起作业来肯定有障碍,孩子识字不多,题目看不懂,这就需要我们去陪伴和帮助。文化上我们比不上年轻人,是短板,但时间上我们有优势,我们都不上班了,退休了,有充足的时间去关爱孩子。生活上我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学习上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同学,最多也只能算是学长。”

智慧的爷爷,他总能想出陪伴孩子学习的办法。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只死教书,也要想招法,让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跟着竿子往上爬。尽管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但是父母和老师都要努力,付出真诚和耐心,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