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黄美华老师线上讲座的笔记

(2020-03-21 14:55:50)
标签:

线上讲座

观后感

3月13日晚,好友发来一张海报,上面显示

“千课万人”

各学科特级教师网络教研大型公益直播间

黄美华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

公益直播课:

音乐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直播时间:

3月17日(周二):19:30-21:00

实在是太好了!立马回复:“黄美华老师是我的偶像!姐姐怎么知道?”“猜的。”两个字,多么真实,懂你的人,不需要说她就是知道。

17日晚上提前进入直播间,等候黄老师7:30准时上线。看着画面就猜着黄老师在自家的书房里,她还是那么朴素大方,亲切有佳,一点名师的架子都没有,就像邻家的大姐。简短的开场白后,黄老师就切入主题:音乐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黄老师出示自己工作的“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照片,因为情景教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黄老师所在的这所学校是一所百年名校,创立于1906年。她说范曾先生的祖母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范曾先生的母亲也曾当过该校校长。看来这真是一座名人倍出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前身是叫“珠媚园”。听到这么美的校名,不禁让人无限向往。据说“珠媚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名字来自晋代文学家陆机《文赋》里的一联千古名句“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明代万历年间大司马顾养谦退隐后傍濠河建起珠媚园。

黄老师还播放了她在学校校庆上演唱的校歌视频,校歌的歌词与我们平常听到的校歌不同,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使命感。《珠媚园》歌词:一位历史的老人,目光那么深邃,一位历史的老人,抱负那么宏伟,兴办学校,恩泽后辈,强国之梦,展翅高飞。古老的珠媚园,点燃教育的圣火,满目飞红和苍翠,尽朝晖,智慧化作甘甜的泉水,滋润心里盛开秋晖。艰苦创业,执着前进,慢慢长夜响惊雷,艰苦创业,执着前进,星火相承添光辉。

继而黄老师带领大家认识李吉林老师,因为李老师是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情境教育的六大手段: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四个特点:真、美、情、思。五个原则: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黄老师说:情境教学不是停留在方法上,而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探讨儿童的认知规律,把儿童的注意、观察、思维、想象以及非智力因素都调动起来,在教学中促进儿童智能、情感、品质的全面发展。情境课程从“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从核心领域、综合领域、衔接课程、源泉课程四大板块构建情境课程,并概括了“以美为境界、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操作要义。

正是在李吉林老师的引导和熏陶下,黄美华老师在音乐课上尝试情境教学,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特定的艺术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艺术气质和创新精神。对于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黄老师指出了三点:情感淡漠,音乐学习无趣;思维滞塞,音乐创新受阻;文化缺失,音乐理解单薄。所以黄老师希望各位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多多尝试情境教学,她从四个大的方面阐述了音乐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音乐与生活世界链接

黄老师说:作曲家的创作同木匠做家具、石匠做雕刻一样,只是原材料不一样。作曲家创作音乐使用的材料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等音乐元素,经过别出心裁的创作和组合,才能成为音乐。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被感受,借助通感的力量,引起听者的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应,体验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获得美的熏陶。

    所以音乐情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链接,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意境,重视作曲家创作的场景等,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瞬间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美国著名教育家贝内特·雷默说,音乐在多大程度上使你联想到一种非音乐的体验,它就多大程度上是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这种非音乐的体验有多大程度的重要性和价值,音乐本身就有多大程度的重要性和价值。情境让学生能够自然地从现实生活顺利地进入到音乐世界,产生真切感。在情境中,学生探索音乐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会调动多种感官去触摸音乐,与音乐互动交往,获得更加丰富的亲身体验和音乐感知。

二、审美与文化语境携手  

文化语境是语言学中的概念,原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音乐中的文化语境,是指进入音乐世界和理解音乐的组成要件,不仅包括语言,也包括音乐产生的年代、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所有文化元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皆因注入了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如同植物的生长环境,音乐也有其生长的文化语境。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的美感体验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不同的人对美的认知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感知音乐美的时候,需要把人和文化语境作为其“参照物”,放在一起综合全面地理解。民歌是一个地区人民最美好的不朽创作,体现着该民族的精神和风格,是根植于当地老百姓心中的母语音乐文化。我们在进行民歌教学时,要对民歌的文化语境,进行有效分析和全面了解,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对美的不同“界定”,引导学生在文化语境中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情感与认知活动伴随  

音乐是技能型很强的学科,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单纯知识传授和技能反复操练,使学生对音乐天然的喜好在单调、令人厌倦的教学中消耗殆尽。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音乐情境教学重视情感的驱动作用,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变成充满愉悦气氛的情境交往活动,教师饱满的情感是学生情感的动力源泉,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热情。教师心中涌动的对学生、对音乐炽热的情感,激发他们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情感将如同纽带将学生、音乐、教师联结在一个场域中,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认知、行为在这个场域中形成良性循环。

音乐能力和素养必须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形成,这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音乐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为音乐学习精心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活动。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引导和推进,知识学习变成充满趣味的活动探究,技能训练变成充满快乐的角色体验。学生情感被点燃,心灵的共鸣被唤起,音乐学习变成学生的主观需求,成为其主动发展的过程。

四、思维与音乐体验共振

音乐思维的本质是听觉思维,当音乐响起,听觉器官就会感受到音乐的音响,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头脑中就会产生联想好想象,获得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完成了音乐思维过程,才能实现音乐的全部意义。发展学生音乐思维是音乐情境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敏锐的音乐听力,二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听觉训练有完整的体系,从单音到音程,再从音程到旋律,但是训练方法枯燥单一。音乐情境教学法提倡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听力,用有趣的活动替代枯燥的训练,通过听觉与视觉结合,听觉与动觉结合,把身体、声音作为听觉的输出器官,在综合、立体、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感、节奏感、音色感等多种音乐感,练就一双灵敏的音乐耳朵。在完整而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借助情境的暗示诱导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究、综合等方式处理听觉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联想和想象是音乐思维重要的形态之一,音乐的感悟与理解是音乐思维的最终目标。学生进入情境,带着满足愉悦的心理状态,在教师语言渲染和引导下,将情感迁移到音乐中,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物我同一”、“物情同一”的境界,获得充满个体独特特征的音乐感悟,这种独特感悟也许和音乐“本来的意思”相去甚远,但是与音乐“非语义性”的特性非常契合,这种独特性也在鼓励学生求异,鼓励学生创新,也是情境音乐学习为面向未来的学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黄老师分别从情境歌唱教学、情境欣赏教学、情境器乐教学三大块举例进行讲述,让我非常兴奋。因为之前聆听过很多黄老师的课,只是觉得设计巧妙,老师的语言独特,但是没想到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儿子看着我一直趴在桌上做笔记,说:“黄美华老师的讲座你要学多长时间啊?”我说:“要学一辈子,也许学一辈子都不够。”黄老师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研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