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满》中的母亲
(2019-01-31 09:05:48)
标签:
情感 |
分类: 周红民 |
读《满》中的母亲
周红民
“男主外,女主内”,就是男人负责在外面赚钱养家、应付家庭的外在事务,女人在家里维持家庭,照料孩子、孝顺父母,做各种零零碎碎的家务杂事。这种由封建社会而来,沿袭了“男尊女卑”思想而形成的家庭分工,为中国“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做了有力保障。
小说一开始,就以“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这样简洁的语句,告诉读者“我”家的天然分工。父亲奔波劳碌,辛苦养家的沉重责任,母亲无怨无悔操持家务的角色定位,就固定了下来。
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作者的写作用意却各不相同。作者以“我”的视角构思全文,向读者讲述故事,让我们明了这个中国传统而朴实的家庭里,发生的针头线脑的事,这悲悲喜喜的大小事件,如一曲集慷慨激昂和婉回曲折于一体的演出曲目,演绎了真实的剧情故事,又让观众读者心情摇曳激荡,澎湃起伏。所以,“我”的所见所闻,构成了故事的主体,“我”就是故事的叙述者。
文章以对比的方式,叙述父亲外出“经商”的不同遭遇。依靠一副担子,父亲做着类似于“货郎”的生意,走街串巷,来往于南北,为贫瘠的家庭赚取生活费用,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扛起养育子女的责任。
常年外出的父亲,就像“我”家的客人,带着隆重的礼物拜访主人,小到糖块、花布、大肉,大到桌椅家具。“我”小伙伴格外艳羡的目光中,享受着父亲辛劳带来的美味和陶醉的愉悦。更有时候,父亲佝偻着高大的身躯,灰头灰脸,饥饿交加,两手空空而归。这时的父亲,臂弯里空空如也,身前身后少了摇旗呐喊的“大兵小将”的簇拥,将腰身弯曲的像一张猎弓。不用说,那脸色也会羞的像猪肝色,或者还会呈现出死灰般的黝黑。
父亲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的遭遇打击者父亲,只能在家里向隅枯坐。我敢猜想,父亲此时的心里就像是滚过闷雷的天空一样漆黑。年老时,父亲和母亲一起厮守着家园,一起劳作,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为这里少一个柜子,那里少一台收音机或是自行车而继续谋划,继续劳作,然后将这些细碎的任务交给我们,让我们继承他和母亲的人生责任,将家里的每一个空着的角落,用劳动的双手将它们填满。
小说的题目《满》在此就显露了它的主题:父母亲对于振兴家庭、养育儿女的承担了满满的责任,以及深藏在我们内心对满满的父母爱的品咂、回味。
表面看,作者一直在叙述父亲经商成功或是失败的经历,但文中对于母亲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刻画。经受重大挫折、遭遇失败的父亲,回到家里时,迎接他的是母亲异常好客般的招待:窸窸窣窣地快步疾走,为远道归来的父亲端来凉凉的开水,端来饭食,甚至还有过节时才能吃到的萝卜炖排骨。
母亲看到父亲时,没有说话,没有笑。这里面,没有了询问,似乎父亲的意外失利,奋斗多日的努力化为泡影,一切过程她都明白,一切经过她都知晓。没有了欢迎的热烈笑容,柴米油盐酱醋茶,窘迫的家庭哪一样开支能少得了?毕竟一大家子的吃喝费用,需要父亲努力付出去赚钱。空手而归的父亲,无疑会增添母亲操持家务、统筹安排家庭开支的难度。“要过一段紧日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母亲没有一句抱怨,更没有了撒泼似的责骂,这气度雅量,何止是寻常的妇女所能相比?“丈夫是一座用来依靠的大山”,撑起家庭,还需要丈夫像高速运转的小马达一样,为家里继续拼搏,为困境重重的家境,继续冲锋。
母亲对待落拓的父亲的态度,饱含了风雨中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的柔情。父亲的失败一定是外因,时不利兮,是不占据天时、地利,绝对不是个人所能扭转的颓势。
出师未捷,最容易挫伤勇士的信心。父亲经商失败,自己形象狼狈,心灰意冷,在家人面前也抬不起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来自自己。”贫弱的家庭需要父亲继续付出,继续劳作,继续赚取资财维持生计。所以,决不能让父亲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看到父亲的颓废沮丧,母亲只有以异样的态度来对待父亲,鼓起。
母亲继续操持家务,洗衣服、洗被单,矮小的身躯将一双有力的臂膊上下挥动着,把一件件衣物、被单搓洗干净,抻平、拉直,晾晒到院子的绳上。灌满风,吸足阳光的衣物,扑扇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这是在奏响冲锋的号角,这是对失败了的勇士的鼓舞。这衣物在阳光下,芬芳着和煦温馨的气息,和孩子们的追逐欢笑,一起营造着幸福和谐的氛围。那是在告诉父亲要振作、要奋起,要沿着自己已有的责任继续前行。家庭有了孩子们的欢笑才是幸福的,而孩子的欢乐,需要他们的父亲用自己的肩膀为儿女开疆拓土,为他们创造财富,累积快乐的基石。母亲用温热的黄酒洗去父亲的征尘,这院子里可视可听的一切,就像是华佗手中刮骨疗毒的钢刀,一点一点削去腐蚀父亲意志的腐肉,让父亲卸去疲惫,重新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父亲的辛勤,勤俭持家,一心一意为家庭的幸福、积累财富,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和爱心。父亲是在外冲锋陷阵、奋力厮杀的将士,母亲则是运筹帷幄的后方主帅。母亲像定海神针一样,竭尽心力维护家庭的稳定,相夫教子,操劳家务,给家庭营造了和谐温馨。更要给失利的父亲疗伤,鼓舞他再次奋起的勇气。
温柔温顺,善解人意的母亲,用她自己特有的方式,温热父亲因为失败而带来的沮丧情绪。父亲鼾声如雷般的睡去,表明母亲的心意已经达到了,母亲的愿望已经实现。父亲“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是母亲一番苦心的最好诠释,是对母亲最好的奖赏。“妻贤夫祸少”。临近年关,看到一则新闻,一男子开着即将报废的车,带着行李到交警队自首,坚称自己醉驾,要求将自己拘留。经交警多次问询,该男子是因为和老婆吵架,想到牢房里静一静。消息没有报道吵架的经过,思量应该不外乎情感、经济原因。做妻子的能够在喜庆的佳节,将老公如此逼入“牢房”,其强悍可窥一斑。母亲的贤良敦厚,实是消息中的妻子不能所比。
这篇小说以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民生活为背景,当人们传唱着昂扬高亢的旋律,“建设你,我可有使不完的力气”,追忆往事,一片辉煌并不如烟;现在行进,步履铿锵;未来前方,是你我期行的方向。母亲和父亲并肩挽手,一同快乐歌唱,父母亲用浑身使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将这只颠簸在时代大海上的奋力前行的家庭小船驶向胜利的港湾。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夫妻齐心,家庭才能沿着幸福的航道行进。从这个角度上说,母亲和父亲用自己满满的合力,创造家庭的财富和美满幸福。
古语云:“郡县治则天下安。”家庭是国家的最小细胞,家庭平安,国家才能兴旺昌盛。在艰难创业的过程中,母亲不斤斤计较,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父亲一片努力换来的无果收获。父母亲在患难的岁月里,相互体谅。母亲对父亲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以她的温柔贤惠、以她的博大胸怀,不以成败得失计较父亲的努力。这才有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像阳光下晾晒的被单,时时鼓胀、饱满,而又温煦芬芳。
附:
满
孙君飞
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他是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有一次,他还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突然觉得他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他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他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那一刻,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好像从梦中睡醒过来,猛然间意识到他拉着我长大了许多许多。我搬着这条高凳子去学校,就仿佛扛着一把龙椅,路上无数双眼睛被它镀亮。它在全校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安然而骄傲地端坐在“山丘”上听课。
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此时的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一副空担子也会压得他气喘吁吁,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他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他的嘴唇起了白皮儿,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我心里有些难过,忍不住想用吸水的毛巾从他脸上擦出什么来。
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于是她低下目光,好像要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努力地压缩着身子,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吃完饭后,他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也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于是,这里一下子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
不管我藏在哪里,都知道他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他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和她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没有他们在身边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母亲那些满满当当的碗、杯子和盆,还有那些挂满院子的衣服、土布和他们过去的故事,希望或者泪水便盈满了我的眼睛,心里的风和阳光也溢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