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的独特修辞美
(2018-11-20 01:24:21)
标签:
读书心得 |
分类: 周红民 |
《济南的冬天》的独特修辞美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作品。老舍运用平淡的叙述语调,凝练亲切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包含笑脸、蓝天、阳光、绿草等景物在内的明净的冬天图景。
当然,《济南的冬天》一文运用的修辞,也具有独特的美,不容读者忽视。文章里不仅有大量而常见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更有不常见的错综、迭现、示现、摹绘、拆格等修辞,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别样的美好。
为了给文章增色,使所叙述的事物更生动形象,作者大量的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但作者在使用比喻时,又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比喻,还出现了许多变式。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样的明喻,也有“……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的暗喻。作者运用这些语句,将笔下的景致描写的新奇生动,又各自富有自己的情态,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鲜活而生动。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就别具一格,使用了人们不常见到的倒喻。语句中把树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树影”联想到“地毯上的小团花”,这是将本体和喻体颠倒使用,不仅比喻更为贴切生动,形式也新颖别致。
文中还多处使用了比拟。“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将无知无情的冬水人格化,突出了水的含情脉脉,逼真的表现了济南冬水惹人爱恋的神态和楚楚动人的情致。作者笔下,山水都成了有情有义的知己,给作者、也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转品的修辞是实现平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品就是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为人们称道,赞赏他炼字的精妙。其实,这里的“绿”由形容词变成动词,表现了江南春早的勃勃生机。本文里也有一处“绿”字与它异曲同工。“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错综辞格的巧用。作者在写作时,为了避免语言的呆板单调,让语句变得活泼有变化,把本可以重复和整齐匀称的来表达,而故意写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这种修辞方法就是错综。它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和复沓恰好相反。错综的词格主要有词语错综、句式错综和语气错综三种形式。
文章第一段运用了词语错综,把“奇迹”换成了“怪事”,避免了词语重复,显得活泼灵动。“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句运用了句式错综,其中“就是下小雪吧”、“那些小山太秀气!”的主语是“冬天”或“下大雪的冬天”,中间的一句“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的主语就是“济南”,作者就是有意把这里动作行为的施加主体进行了变换。因为“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原本可以变成“下大雪济南是受不住的”这样的写法,让前后三个语句写成同一个格式。但作者的有意为之,使整个语句变得流畅自然,避免了呆板,从而呈现错落美。而且口语化的语句,富有情致,贴切的表达了作者对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这一处运用了语气错综,前一句“并不着急”是陈述语气,后一句本来仍可以用陈述句,但作者巧妙地将它转换为反问语气。陈述语气和反问语气错综使用,使文章语言整齐有变化,语气得到加强,对阳光普照下的济南老城的安适、娴雅的情态,作者的欢喜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济南的冬天》将词语错综、句式错综和语气错综三种形式得到了巧妙地运用,避免了生硬死板,使文章显得生动有活力。作为语言大师,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可见一斑。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这两句很熟悉吧,那么,他们又运用了怎样的修辞呢?我们经常对这样的句子进行写法赏析,将它们归之于想象。不错,确实是想象。但它们又实实在在是一种修辞,这就是示现。作者凭借想象,把实际没听到没看见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的修辞方式叫示现。作者将想象发挥到极致,由现实到遐想,把景物描写的如在你的眼前,是不是具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呢?这就是浪漫主义色彩的魅力。后一句中的两个“也许”,作者借助济南人对冬天的幻想,把自己对济南的喜爱和感激之情真切的表现了出来。
更有一些语句,作者不仅仅使用了一种修辞,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还使用了反问来加强语气,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里又是迭现辞格的运用。迭现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感受力。作者把老城、山、水组合在一起,把读者引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作者从空中俯瞰,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
运用迭现的,还有文末的一处语句。“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作者运用仰视的视角,将“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来唤起读者的体验,让读者随着作者观察的视线,一起将喜爱的目光深情的投向观赏济南碧澄如洗的天空和洁净水色。既增添了读者的视觉形象,又激起读者无限遐想。这句用“蓝汪汪”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天光水色如在眼前,仿佛“人在画中游”。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这又是摹绘的辞格。运用摹绘,可以增强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读一读这一句吧。“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很精妙吧,任谁都会喜欢。它采用了拆词的修辞格。拆词是一种不常见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害羞”拆开,中间放入一个“了”字,让整个语句音律和谐,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害了羞”这样一种状态,是作者独特的感受,作者将落日余晖里的薄雪的美好情态,摹写为“害了羞”,是把它当作一位娇羞的少女来写的,更能反映出作者对“薄雪”的喜爱。此句也用了摹绘,用“微微”一词把橘黄的夕阳里雪的神态模拟出来,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露”这一情景美妙。
作者深厚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恰当、贴切、优美的语言。一定意义上说,文学家们为追求表现艺术的更强张力,在语言方面做出的创新努力,这是大中华语言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辞格,写出他本人对景物不同于常人的独特感受,给人一种崭新的视觉冲击:对描写对象印象更为深刻,想象景物的奇异之美,对景致产生憧憬、神往之情,作品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作者在运用修辞格过程中,使语言表达与文中的意境营造得以完美体现,修辞格的运用是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辞格展现的艺术魅力和张力,就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