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棵小桃树》同课异构

(2018-08-08 10:30:39)
标签:

学习感悟

分类: 张丽萍
同课异构《一棵小桃树》(课例一)
2018年3月30日(海洋实验学校)

1.直接引题,明确作者及课型。自读课,有旁批。
2.(预习检测)三处旁批中的问题,谁能回答?  
学生回答,第三处(转折……)无人回答,本节课讨论解决。
3.这是篇散文,散文如何阅读?  助学系统(预习提示)中有无提示?→学生找出回答(抓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细节)
[如何过渡?]
4.齐读第4段,哪些语句是描绘小桃树的没出息? (白板上红笔圈点)
生: 委屈,碰 断,竞,拱,舒开
师: 角落,一点,才(副词)
5.写这段时作者心情怎样?(师: 文中……)→悲伤→学生齐读。
师: 怎样读? →慢慢读,练习; →还要注意什么?→学生:重音,一生朗读,→红笔标重音,学生齐读。
6.文章并不只有这一段写小桃树的没出息,下面环节,小组合作,找出叙述小桃树没出息的词句,然后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指名学生回答,再齐读"看我的小……哆嗦"
7.为什么行文中充满了写"小桃树没出息"的句子?
补充背景知识,小桃树←→我  (两个成长经历,明暗两条线索)。
写法:  托物言志,贾平凹用个性化的语言抒发了独特的情感。
8.(解决第三个旁批问题)现在你读出这段情感的转折了吗?  如何来读?
学生说: 作者追逐梦想的心越发坚定了
老师指导:  坚定的语气,语速稍快,语调逐渐升高。
9.齐读题记,如何理解呢?文章哪里最能体现对小桃树的情感?
"我"的~,我感谢"你",回顾《土地的誓言》,第二人称,抒发了强烈的呼告。
10.学生齐读"啊! 小桃树啊,……"。
同学们,你会成为一棵小桃树吗?希望这棵坚强而又执著的小桃树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你遭遇风雨时的指示灯。

程老师教学设想: 七下散文,抓住"没出息"抓住细节,从段到全文,体会情感的转折,给学生情感的教育。

听课印象:
1.自读课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课堂目标。
2.很好地运用助学系统(批注、导学提示)。
3.方法指导到位(散文读法,语言品析方法,朗读指导,圈点勾画阅读方法)。
4.评价中肯,有及时肯定(语速),有补充指导(重音)。
5.师生齐读,教态亲和自然。

周老师评课要点:
1.教师综合素质很好。
2.统编教材: 双线结构,三位一体,知识教育,课型分明。
3.教读课,理清双线,强化能力。教读课→自读、课外阅读,即1+X。
4.《一棵~》单元重点是比较阅读。
5.备课5个渠道:  教参、单元导语、课后思考拓展题、综合性活动、补白。
6.教读课,关注语言学习、技能训练、知识积累、集体活动、审美教育、课堂容量。
7.自读课,评价标准: 是否抓住了导学中的提示,成为引向课外阅读的线索。(可以梳理一下,七八年级自读课有多少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8.书上旁批是干净的,自读仍像讲读。
例:  南京吕莉老师《动物笑谈》,抓"笑谈"(内容、写法、立意)→找笑料→演笑点→品笑味,从一个词→一篇文→一本书(介绍书中笑料,原题《嘲笑动物》)
9.通过名著导读,系统又系列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0.作文教学: 丰富实践,务必实践。
梳理部编教材训练点:
基础写作能力8个点(3+3+2两年半)
应用写作9个点,基本掌握即可。
文体写作 ?个点,1年或半年对付中考。
复习提升6个点(九年级上下)
→2年到2年半时间训练基础写作,一年到半年对付中考。
→?不好操作,重编系列?
11.建议:  用好课后题,题一:片段写作训练,结合单元教学,5分钟读写结合。题二,人人过关,运用单元课文材料。


《一棵小桃树》(课例二)
2018年5月17日  (鹤壁) 张桂凤

1.直接导入
2.明确目标:  
3.字词检测  (齐读)
4.多音字与形近字积累,强调三个字形(配说文解字)

5.活动(一)初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课件: 
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以及我的感情变化:
小桃树____,我____。
例:小桃树被种下,我满怀希望。
6.学生说,师用课件小结。明确本文写法: 托物言志。什么是托物言志? →解读概念

7.活动(二)选点精读,一句话评价。
读2-6段、9-13段中具体描写小桃树的句子,从以下角度去品析:  词语运用、修辞方法。
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ABB叠词

8.写作背景介绍,点拨: 小桃树是我,我就是小桃树。
9.托物言志的文章如何写?  →指导小结。

10.活动(三) 读一段话,"啊! 我的小……",这段直接抒情,放文中是否突兀?
人称的转换
11.课堂小结。

郑老师评课要点:  
1.真实,重视积累。
活动中体现中招考试的题型
记笔记的意识,给足了读的时间。
2.有效(效率,效益),40分钟后学生有成长。
3.老师在挑战难度。长文短教,短文长教,难文易教,易文难教。(三首诗的比较)
4.课文知识的取舍,不必面面俱到。选取文中最重要的点,每课一点,布点三年。
5.补充建议: 《我的小桃树》/《一棵小桃树》题目哪个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