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学且思且成长——2018年度中原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2018-08-01 23:10:55)
标签:
学习感悟 |
分类: 贾英魁 |
开班典礼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河师大党委书记赵国翔均发表了重要讲话,表达了对大家的殷殷期盼之情。我想,乘着这股东风,一定要鼓足干劲,努力学习,在李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向比自己更优秀的小伙伴的互相学习中,使自己在专业化的路上不断成长。
收获二:享受洗涤思维的盛宴
三天的集中培训,我们聆听了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荣栓讲授的《华夏文化与师德建设》,河师大附中特级教师、中原名师刘新选讲授的《名师成长之路》,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侯新杰教授讲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华东师大兼职教授马九克讲授的《教育信息技术助推教学课堂改革》。一位位大咖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维盛宴,其中丰富的营养有待像我这种有些愚钝的学员慢慢消化。
赵荣栓教授的讲座中我记忆犹新的是——“中国人种不灭的原因”,他讲到因为中国人有生存的三大地理平台:黄土高原、东海平原、江河平原。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三个地理平台之间来回周转,因此在生存空间上,中华民族拥有极大的回旋余地。赵教授旁征博引,借用翔实的史实材料,论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没有整个民族全部灭亡的记载,应该得益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三个地理平台。这个结论让我大大地提升了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赵教授还讲了华夏文化的“井字”结构(双十字结构),他讲到在三个平台之间的有两条横线1.渭水—洛(洛阳)—陈(淮阳)-彭(徐州)这条横线,中国历代都城就建设、布局在这条横线上;2.余杭(良渚)—高邮(尧都)—舟山,由古代的文明发展及人类由于洪水、气候等自然、非自然因素造成的繁衍生息的文明、文化可以推知。平台之间还的两条纵线:1.太行山—洛(洛阳)—宛(南阳)-襄阳,这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人类古战场的重大发生地,如:周与商,秦灭六国,楚汉战争,唐灭隋朝,宋、辽、金对峙,抗日战争等;2.(设想)泰山—沂蒙—苏南—浙闽山区,则是史前战争、三苗集团的迁徙与冲突的发生地。
由上面的“井字”结构,赵教授提到了淞沪会战。我第一次知道了这次战役虽然在战斗上可以说败得很惨,但是在战略上,改变了日军由北向南打的战略方针,使得日军不得不从华北战场调动军队支援淞沪,改变日军由北向南打的战略方针,形成了由东向西仰攻的格局,粉碎了“三个月亡华”的战略企图。
我还学到了人们常说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并不准确,应该是黄河长江才对。
特级教师刘新选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大家做了《做快乐成长的蜗牛》——漫谈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二三四”。和赵荣栓教授不同,刘老师既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又是长期奋战在高中教学一线的物理老师。他的讲座中,既有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有切合实际教学管理的鲜活案例。例如他讲请学生吃饭的事儿,我就很受启发。
侯新杰教授虽然是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博士和硕士生导师,但他讲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却一点儿也不生涩。他用他亲切的乡音,条理清晰又深入浅出地从六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侯教授从甲骨文"教"字入手,让我们理解了校本课程的涵义与意义,不再感到校本课程是离我们遥不可及的、高大上的东西,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及类型如此多样。侯教授用两截自制的铁管为我们玩了个魔术,讲到嗨处,侯教授竟然给大家玩起小孩子们的玩具——陀螺来!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侯教授用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为大家讲解了电磁场及陀螺的转动原理,受益匪浅啊!
为了给大家讲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侯教授还出示了12年前甘肃一个小学里开展的富有当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美国加州某初中“木工”校本课程中手工课堂的情景。看着当年那些真实生动的图片和事例,虽然当时我们的条件比美国差很远,可我想不仅仅是硬件设施齐全的学校才能做校本课程的开发,只要我们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就可以用咱们智慧的软件来弥补硬件的不足!最后,侯教授从四个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反思和建议。
最后是马九克教授讲的《教育信息技术助推课堂教学》,马教授是我们的老乡,毕业于河师大物理系,毕业后在平顶山一中工作,2003年调入上海市七宝中学工作。马教授的讲座从一份调查问卷开始。一入场,马老师就请大家做了一份关于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简短几分钟,大家的数据信息就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出来,包括年龄、性别、工作条件、学历等,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更是清晰的反应出在这方面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引人深思。
这份调查既是马老师对大家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作以了解,同时也是马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一个很好的信息技术——问卷星。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已经让我们领悟到了信息技术的神奇、方便、快捷,相对于以前我们使用的书面纸张的调查问卷真是天地之别。
作为国宝级的专家,马教授站在全球的高度,为我们分析了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提出,信息技术将为未来的课堂改革带来海啸般的震动,未来教育的发展必将高度依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从课堂、老师、学生、学习等角度为我们介绍了信息化课堂的特点,他说,课堂上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他强调信息化课堂不仅是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是理念,这扭转了很多人认为信息化课堂就是加上一些技术手段的错误认识,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信息化课堂的特点。
看似技术类的知识,马老师却一再强调信息化思维的重要性,指出了五个方面的思维方法:
1.看问题要多角度思考
2.要多用脑子思考问题
3.善于发现周围的问题
4.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善于总结事物的规律
在给大家一连串的思维风暴和一次次的惊叹之后,马教授又一次打开了神奇之门,为大家介绍了Word文档各种功能强大的运用,带大家走进信息技术的宝库。置换、调整、批量处理,制表符每一项运用都是解决难题的奇妙钥匙,手机、微信、扫描王、百度网盘、电子小红花每一个里面都隐藏巨大的能量。一扇扇窗被打开,一幅幅美丽图景被发现,一个个难题被解决。老师们的手机拍个不停,会场里尽是收获的喜悦。
收获三: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三天的集中学习中,为我们授课的每一位教授、特级教师都是冒着酷暑准时而来。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无论是哪位教授、特级教师都是一直站着为我们授课,其中还因为音响问题,有时无法借助音响只凭嗓音“裸讲”。他们没有一个对自己的讲座知识有所保留,都是倾囊而授,他们讲课的课件可以毫无保留地让班主任上传到我们的QQ群里。
什么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我想这些教授、特级教师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与大家同行的路上,我将做一个虔诚的学习者,我希望自己就如一块海绵,在汲取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且学且行,且学且思,慢慢蜕变成长。
前一篇:《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