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8-07-29 07:44:58)
标签:

学习心得

学习感悟

分类: 周红民

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周红民

七月下旬,参加了在河南师大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会议上文学院耿红卫教授作了题为《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的学术讲座,给参训的教师以理论指引。现在将讲座的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尽可能忠于作者的原貌。

耿红卫教授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担任河师大文学院语文课程教法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热点问题、中国语文教育史、海外华文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研究。他著作颇丰,最近几年就有《和谐语文教育建构论》、《网络语文建构论》、《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新课程: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等专著出版。

在这个讲座里,耿教授主要为大家分享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策略。他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发展的教学。在现实中,有效教学强调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和低效的。

耿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必须要有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要科学合理,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完成。但现实中,教学课堂各种偏离教学目标的活动层出不穷,严重的迟滞关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要以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当教师把自己的真情以艺术的方式贯注其中时,课堂就成了知识、情感、智慧交融的“场”。语文教学就要依存这样的场效应,在课堂教学的平台上,通过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情感的感染,智慧的碰撞,实现自我的情感体系的迸发,并不断诞生精彩观念,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和激励,语文老师要为此智慧的实践自己的教学,付出努力,才会有百花争艳般的满园芬芳。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揭示了教育深层魅力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内隐性特点,它区别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它应是惠风和畅式的沐浴学生身心,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内化为学生的生命经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像牧师一样,进行道理说教,明确而显性表述出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像知识传授一样一项一项的直观罗列。他们已经在教学上偏离得太远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教育者既要做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师更要做拥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陶冶学生性格的导师他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人师。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人生的过程教育人就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

耿博士指出: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潜心钻研教材,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尤其是统编教材,如何落实编者的意图,是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性要求。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口述、呈示、呈现、动手操作等要立足于教学对象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心理认识基础实现无缝对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青年时代在北京四中的尴尬遭遇,说明了教学内容对儿童选择的充分必要性。教学内容还要实现教材观的转变: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

研读教材有三重境界。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接触文本时,教师要依靠个人思维,潜心会文。反复诵读,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章情感,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这是第一层认识。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是第二层认识。教师在深入理解文本之后,要学会整合,要运用知识前后贯通的方法,从单一的文本中跳出来,要纵向联系整组文章、整单元教材,整册教材、整个学段知识,横向联系考纲、考点……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去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第三层认识是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教师依照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依靠对文本相关材料的深厚积淀,再次回到教材,以更深刻的感受、更广阔的视角,实践自己的课堂,实现教者与作者、与编者的心灵共振,在一片片广阔的原野上催开绚丽的花朵。

教学内容的讲授,应该聚焦于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研究课文的独特感悟和发现;知识传授以程序性知识为归宿,而不是仅仅讲解单纯陈述性知识;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主题性知识;启迪提升情智知识;激发创新能力的知识。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法。中小学教学要以此为参照,把教学看成一个整体,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如:接受学习、相互学习、网络学习等。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让信息技术恰当的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一点语文教学要防范两种倾向:多媒体的负面功能,网络语言在学生作文中的泛滥。还要符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科的着重点来选择。语文学科,就要重视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更要符合学生实际,方法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展示自身的个性魅力,形成教师自己的风格,也是选择教学方式的重要要素。

细节决定成败。语文教学要想获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成果,不可不关注细节。教师要着力从教学反思角度,认真利用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后记、网络教研、日常反思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反思。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关注教学行为的适当;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努力从细节上,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有效教学需要开展完善的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着眼于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发展性”是指在评价观念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观念,一切评价都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而展开。“过程性”是指改变注重“结果性评价”的传统做法,在评价对象上,既要评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要给予评价,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评价方法上讲,建立成长档案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形式。“多元性”主要是指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即改变单一化倾向,除了考试、测验及作业以外,还应设计多种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研讨法、游戏化的竞赛、自由创作、答辩等评价手段。“主体性”是指在评价主体上,应确立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面广量大的过程性评价中,充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有效教学是应时代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应该坚守的教学价值标准之一。耿教授敏锐的触摸到当今时代脉搏,时代步伐共同起舞,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剖析,不仅拓宽了语文人的认识视野,也有助于语文教学全面拓宽听说读写教学和学习能力内容。他的讲座必将进一步引导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在浮躁功利的时代,坚守认真踏实、独立创新,在现代社会和时代大潮中躬耕语文、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一点赘语。这个讲座理论的色彩过于浓重,实践性稍弱。多想听听耿教授作为语文课程论的研究者,对于当前盛行于语文教坛的几大教学流派的教学理念及实践评判,如创美语文、轻简语文、本色语文、绿色语文、新语文教学、情感教学、青春语文、诗意语文等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可供借鉴与回避的现实做法,耿教授竟然也同样做了选择性回避。所列举的魏书生指导自学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毕竟是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相比还稍显滞后。讲座引入的全国各地的多数教学模式,适用于中小学教学的普遍科目而游离于语文的专门课堂教学。引用的课例,参训教师视野受限,缺乏情景式的“录入感”。这里,还望眼欲穿的期盼,耿教授这样的语文课程研究达人,能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多做一些实践探索亦或是批评,指导语文教师缩短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间距,在各自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演绎别样的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