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我有幸代表张丽萍名师工作室参加“中原名师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做课《紫藤萝瀑布》。在这一备课、磨课、上课、评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有了提高,也深深感谢张丽萍老师给我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她对我的悉心指导、感谢我校语文老师所提出的宝贵意见。
选课时,周枫琳老师建议从学生没学过的第五单元挑选。本单元共四篇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登幽州台歌》和《古诗五首》。我选《紫藤萝瀑布》的原因是我很喜欢这篇课文,以至于把它熟练地背过了,并且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刚刚讲过,课也挺熟。但我就在想:七年级孩子和八年级孩子学习这篇文章的方式、深度思维、理解程度肯定不一样,并且苏教版和部编版的编写意图也不同。去年暑假期间,我只是进行了部编版教材的培训,并没有教过部编版的教材,对如何使用部编教材还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所以就向张丽萍老师请教。
她首先讲了这个单元在本册书中的地位: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又讲了这篇课文在这个单元中的地位:它是第一篇文章,又是一篇讲读课文,需要老师通过教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会读此类文章的方法。接着她又给我讲了这篇文章前后助学系统的使用以及“1+x”的设计理念。听了张老师的一席话,我感慨良深:这篇课文,我之前也教过四遍,之前给八年级孩子讲这课时我还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教法:请以赞叹的语气读第二段;请喜爱的语气读第六段;请以感慨的语气读第十段等,自以为教出了这篇文章的美,可这些好像都不是部编教材的意图,它的意图是以这篇课文为例子,学习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且强调比较阅读(见课后第四题以及第四单元的《陋室铭》和《爱莲说》),所以我以此设为教学目标,并为之设置了教学步骤:一、课前检测: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夯实基础。二、激趣导入:老师背诵文章第二段,引导学生喜欢上本文美的语言。三、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根据理解填空,顺势点明本文结构完整的特点。四、教读方法:(一)以2-6段为例,教学生学习如何品析状物抒情散文中状物部分的语言及写法。(二)让学生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对比和铺垫的写作手法的作用。五、感悟主旨:这里水到渠成,有以上环节的铺垫,学生较容易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我希望孩子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背背这一段话,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也以此自勉。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六、拓展提升:推荐宗璞的《丁香结》当堂训练,学以致用,巩固学习效果。
这节课通过多次打磨评课,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加深了许多,我更感受到不能“新瓶装老酒”,用以前的方法去教这篇课文。周枫琳老师说,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你的旧教法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出卖你。这句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
中原名师周丽君老师的评课也是相当精彩,她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思路,但也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第一,整体感知环节的填空是否可以改为别的方式,否则会过于死板;第二,对于课堂上的生成,如学生将对比说成衬托时,老师应针对这一问题讲清楚,而不应只是指点出来轻松带过;第三,老师的总结语应具有提升的意义,不能为了总结而总结。周老师的点评,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使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此深表感谢。
虽然熬过几个凌晨,中间还夹杂着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排练、经典诵读排练等别的事情,让我劳累紧张不堪,但我觉得收获颇丰,乐此不疲。在今后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要深刻领会部编教材意图,设置合理教学过程,切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把语文课教的更好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