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的一堂诗歌朗诵指导课
(2018-04-09 19:40:16)
标签:
教育学习心得 |
分类: 周红民 |
余映潮的一堂诗歌朗诵指导课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诗歌朗诵作为一种有声、可感的表现形式,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运用得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揣摩语言词汇的准确意义,提升学生对诗作的理解,涵养学生的情感情操,乃至开阔胸怀,对学生的人生理想及人生观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意义。
但在教学指导上,语文教师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自己该从哪儿着手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余映潮老师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采用活动课的形式,着重指导学生的朗诵,为语文老师的课堂诗歌朗诵指导提供了范式。
余老的朗诵指导分为多环节、多步骤,渐次加深进行练习。他共分为六个步骤训练学生朗诵。
第一步,要求学生“咬字清晰,要有力度,”并且余老示范读了诗歌的前两句。余老浸淫语文教学五十余年,朗诵艺术更是精妙无比,“咬字清晰,”就是课标要求的“读准字音”,“要有力度”,就是“吐字清晰”,余老只不过换了一个更贴近学生的说法,易于被学生接受。余老的示范朗读,语速把握恰到好处,为学生的自读定准了语速基调。
使用重音,把握情感是他的第二步要求。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这些语汇。余老要求学生要重读“一切”、“就”,才能读出诗歌中蕴含的乐观、明朗的人生态度。诗歌朗诵要合理地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等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余老为了准确教给学生体会诗作的感情,特意强调重读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的动词前的状语“一切”和诗句“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前的“就”。
读出诗歌的旋律美。这是余老对孩子的又一要求。他的朗读指令是:诗句要读的深沉平稳,乐观亮丽。这些要诀是针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来说的。其中,“亮丽”应该是余老自创的朗读方法,和昂扬类似,比高亢略逊一点。在学生朗读时,余老告诫孩子不要拼速度,要读出深沉感,要读出意味深长的意味。
读出亲切、劝慰的语气。余老的这一要求,已经是“披文入情”,要求学生进入角色,深深体会诗作的感情。在这里,余老补充介绍说:这是诗人在流放期间,赠送给邻家孩子的。这样,就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1825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的诗人,因不断发表诗歌抨击时政,歌颂自由。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当时,普希金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1825年俄历十二月,俄国爆发了反对沙皇残暴统治的武装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面对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即诗人的女友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中,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苦难中,坚信未来一定更美好。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读出亲切、劝慰的语气,余老抓住了诗作的情感核心。可谓出剑精准,直至“眉心”。
分角色朗读,即艺术的二部轮读。余老要求学生按照屏幕的提示,合作诵读诗作。
屏显以下朗诵指导要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男女合:乐观地)
心儿永远向住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生活在困境中,“温和、平静”是生活的大智慧。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面对灾难要豁达从容,积极勇敢。只有精神抖擞地直面沮丧,才能看到雨后绚烂的彩虹,人生才会体会重重磨难之后的幸福。在这里面,余老将自己对诗作的深入理解,融入朗诵指导。采用了男女声部合读,并提出具体的朗诵意见:朗诵平稳、舒缓、稳重实质是对语速的要求;响亮、亮丽是对语调的要求;乐观、亲切则是基于对诗作的深入理解,对情感的入情入理的把握。
最后,余老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诗作。积累语言是余老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上细化落实的核心理念。余老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这样做。何况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振奋读者心魂的诗作?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旋律美,把握情感,角色朗读,背诵积累,余老采用这六个步骤环节,在一节课里,仅仅使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采用化繁为简,逐层叠加的朗诵方法,使学生充分感悟了诗句清新流畅的语言,热烈深沉的情感,以及诗中丰富的人情味合哲理意味。学生在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的同时,也给自己在未来生活中遭遇挫折、不幸时的选择,选定了自己应该坚持前行的方向。
这节课教会了学生这首诗的朗诵方法,也给语文老师的课堂诗歌朗诵指导,提供了借鉴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