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评课一瞥
(2017-09-24 20:51:41)
标签:
教学随笔学习心得教育 |
分类: 周红民 |
余映潮评课一瞥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看过余映潮老师的作课,内容精深雍容大气,好像智慧的导游带领游人进入艺术的宫殿,撷取一颗颗珍珠熠熠照人的片片光辉;听过余映潮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醍醐灌顶,犹如经年奔袭在茫茫瀚海沙漠的旅人,发现绿洲的狂喜。在新媒体知识铺天盖地涌来之时,能随同大师一起听课,并且聆听余老的课堂点评,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缺憾,重新架构课堂,引导学生捡拾海边沙滩散落的美丽贝壳,给学生开启智慧的旅程,实在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许昌市一中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讲授了《秋天的怀念》这节课。余老对这节观摩课进行了点评,他的课堂点评分为三个部分:教程观察、课例评点、教学创意。
余老全面回顾了《秋天的怀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将这节课按照教学板块切分为知识渗透,包括教学导入、基础知识积累、文学知识介绍、双音节词、四字词语等雅词积累;感知课文,包括自渎课文、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理解文意,包括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母爱、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知母爱的伟大,以及体会、怀念母爱,布置作业等过程。这种智慧的切分方法,和余老的板块是教学主导思想是一致的,是他所倡导和孜孜不倦追求的板块式课堂教学的体现。在这个教程回顾中,余老细心的把这一环节,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时间,精确地记录到分钟,既体现了余老具体落实和践行板块式课堂教学的思想,又表现了他的精致细微,准确的观察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细节。
课例评点,余老把这一过程细分为教学亮点、细部观察、深度思考三个部分,分别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做法,教学不足和期待提高的方法措施。余老认为课堂教学思路明晰,因为这是许昌市第一中学蔡水英名师工作室在余老指导下的第三次大型的教学观摩课活动,经过余老连续两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两个学期里老师课堂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的探索、磨合,年轻的老师上手很快,成长显著,熟练地掌握了板块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且时间分配合理、恰当。品析课文语言,体现了语文老师落实“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标精神的自主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这是语文教师“胸中有丘壑”的具体体现;课堂实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学生的发言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行为。课堂内采用学生分角色朗读,既是落实部编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是根据课后练习这一辅助教学系统,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这一读书能力的体现。
对课堂的细部观察,余老提出,这是一篇歌颂母爱、抒写不理解母爱内心忏悔的文章,教师上课时的情感应当与课文的基调一致,保持悲哀、悲伤的情感。这一点给所用老师极大的启发:课堂教学要像演员的本色演出一样,也要入“戏”,因为我们是在做雕琢灵魂的工作,没有感情投入,怎么能达到“以情动人”、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呢?朗读要达到训练的痕迹,即课堂的朗读不是让学生读一遍、几遍课文,而是要有方法训练,在停连、节奏、重音、拖音、语调上,教给孩子方法,并能实践操作,吸引孩子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整体感知的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启示性。余老一直强调主问题设置的,他认为只有有效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一点既扣合课标精神,又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相一致,即最近发展区与长远发展取得平衡。不当的教学行为应当在课堂中避免,碎问碎答必须摈弃,它无助与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学生述说读文感受也是不当的,这是延缓课堂效率的表现;课堂上老师要求给予某位表现优异的学生掌声,也是破坏课堂节奏、打破学生思维连贯性的表现。
为此,余老给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药方:教师要依据课标的要求,深层次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出高层次的教学过程。《秋天的怀念》这是名家名篇,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内容教师应当把它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之中。课文的多重线索,如对秋天的叙写、对母亲的病的表述、对菊花的描写、“好好活”这一体现主旨的话语的反复描写,“推”的动作的多次出现、几次悄悄等,教师样当给与充分关注,在朗读和阅读时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既教会学生细读文本,又给学生以写作的渗透。课文的章法结构也极具特色,开头结尾的照应的美妙,多条线索的穿插,课文精细的抒情手法,如“一会儿,一会儿”、絮絮叨叨、小时候的豌豆黄的回忆、母亲忽然不说了、几次母亲出去了的暗示等。对课文的美点与难点,教师也要做顶层设计:段落要细细研读,如最后一段的写意的手法,活泼奔放的盛开着的菊花不正是象征着热烈的生活吗?精彩的片断也要和学生一起赏析,美美的读、细细地品、深深的悟。还可以视野再开阔一些,把文本和《合欢树》、《我与地坛》的精美段落让学生一起读,让学生领会贯穿在作者作品中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苦难人生中不屈的热热的魂!
余老的课堂观察立足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着力开发、提升学生的思维,对授课者和听课者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学无止境,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教学艺术,语文老师要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努力开掘语文教学的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要挖掘语言文字深层的美,教会学生品读文字,进而使用文字。
余老最让人佩服的是,每节课都给老师新的教学创意。也就是将自己对文本的深层思考和教学方案,和盘托出,给讲授这一课的老师以新的启示。这是迄今为止,亲自听过余老十数节点评课后看到的共同现象,也是自己任教语文课堂近三十年来,听过无数的讲评课,为数不多的教师、专家能在每一节课上都融入自己的思考,精心重置课堂的,余老堪称空前绝后的唯一。
对本文的教学,余老给出两个不同的新创意。一、厚实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听读朗读课文、领会情感;扩写课文的标题,用诗意的语言将“秋天的怀念”改写为一句话、一段话,其实就是概写课文故事,既有思维训练,又有语言训练;语言赏析,课文的细节描写、有表现力的动词,默读课文,勾画圈点表现作者对母亲思念的语句;读背积累,背诵第七段。二、厚实的背景材料,主要进行情感铺垫、渗透;课文朗读,着重指导朗读(1)、(3)、(7)段,品味语句、体会情感;课文写作训练,用“秋天的怀念”为开头,写自己的生活感悟;课文精读,第三段精细阅读指导。
余老携毕生的智慧,孜孜不倦的钻研教学艺术,将他本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深层思考,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让每一位聆听他讲课、讲学的人受益,让千百万学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