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抗语文》有感 (马钰璇)
(2017-09-04 22:18:10)
标签:
读书心得 |
分类: 兰兆婧马钰璇邢志慧茹晓萍 |
一、语文之伤,伤在何处
1、伤在教育思想
叶开认为,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真善美和真情实感,即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但是中国大陆的语文教材,从五十年代后期叶圣陶受命主持编写十年一贯制的“新”语文教材起,就配合着“简化字”的运动,从军队和学校开始强力推广以至今日,其核心的编写思想是“阶级斗争”“反帝返修反封建”“控诉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等政治教条。他在文中说:“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都是‘试用本’。不幸被强迫作了试验品的学生,最后基本上都是冤死在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在僵化的思想观念严密掌控下的“教材编写大纲”,让时至今日的中小学教材编写,仍然在“阶级斗争”和“反帝反修反封建”这样狭隘的空间里盲目地打转。”
2、伤在教材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材。这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非常低劣,尤为恶劣都是,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部分都是编写者剽窃来的。这些课文很少署原作者名字,而且原作在被抄袭进教材时还遭受了肆意的窜改,很多文章都被改得恶俗低俗媚俗,简直可以说是面目全非。这些毛坯文章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原文就是很糟糕的,修改之后也不会变得更好。
3、伤在语文教学
教材里面,有好多非常糟糕的东西!而我们不少老师就在这样的教材指引下,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标准答案、复习资料、没完没了的考试、对独立思考的压制、个性的打击……。老师越负责任,对孩子的伤害越大。汉字和词语,作为造句单位,大多数并无特别的褒贬倾向。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摘抄和记诵“好词好句”。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考题,请写出几个和“翻来覆去”相似的三个词语。语文教师奉命行事,他们通过每天强迫小学生进行无意义的“好词好句”的训练。
二、知痛而动,拯救语文
伤疤既已揭开,就应该想着如何医治。这个良方就是:把语文课上的再简单些,回归自然:阅读。一个阅读量大,并且又深入阅读的学生,只要他长大一点,掌握一点点技巧,他的语文考试成绩就不会差。
1、语文归宗
借鉴老祖宗两千年来成功的教育模式:识字,练书法,背诵经典,而不急于做文章。识字很简单,二千五百个字,在《千字文》、《百家姓》这些蒙学书籍里有,再加上背诵经典的《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就全有了。要什么有什么,不仅有祖宗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还有最重要的为人的仁爱和宽恕,以及最为精深的中庸文化。
2、阅读经典
叶开的观点是: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让孩子将“吃”进去的垃圾倒出来。他认为,乱读书不如不读书,要读就要读经典,读好翻译家翻译的,真不能读原著的一定要读全译本的,切不要读什么浓缩本、精简本、改编本等。对于经典来说,浓缩的不是精华。里面非常吸引我的就是叶开根据自己女儿读过的书目,为各年级孩子列出的详细的书单。
当然,叶开的观点与说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甚至有的失之偏颇,但是,引导孩子远离精神垃圾,自小培养孩子对优秀经典作品的兴趣,逐步提高孩子的阅读鉴赏能力,对我们是有所启发和帮助的。
人生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而我们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却希望孩子是个短跑先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会伤痛,让我们一起用阅读经典为孩子们的人生长跑加油吧!